|
|
体教学化。又在2002年暑期连接上了Internet。因此是网中套网,校园内建有三套不同的网络。 校园网是我校最早建成、投资最多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局域网。将校园内6个教学机房和1 个教研机房、教学大楼、行政办公楼中所有科室以及图书馆全部联网,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通过众多交换机与网络中心的4台服务器连接,所有学生用机和教职工用机接受服务器管理并且共享服务器中的软件资源。 其二是网络中心的服务器通过交换机、路由器、光纤宽带网与Internet连接。这不仅使校园内部全部连成网络,实现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络和资源共享,而且与因特网相联,随时访问和获取外部世界的各种知识与信息。
下图是我校网络拓扑结构图
:
第三套是每个机房内部建有硬件TOP 2000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创建了良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1.多媒体网络教育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多少年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沿袭了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习惯。老师站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一昧地灌输,而不管学生能否听懂,是否能够接受。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师生之间的真正交互。课堂教学方式特别不适合讲授计算机专业课,因为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涉及大量技能性的操作,需要实战演示和模拟示范,采用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而且计算机课程大多使用的是窗口软件,复杂界面在黑板上也无法画出。 多媒体教学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环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师机上授课,通过控制机传送相同的屏幕内容到每一台学生用机上,学生在真实的软件环境下接受教育,知识领悟快。通过网络师生之间直接交互,学生边学边练,操作技能掌握迅速。 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不少老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光盘讲课,重点难点再由老师重复讲解,声图并茂,针对性强,教学效果显著。老师们尝到多媒体网络教育甜头后,自发地利用业余时间,使用PowerPoint、Authowarec 以及Flash等软件工具制作各门课程的CAI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生动活泼,得到学生普遍的好评。 网络教学能够全面地享受资源共享。我们在“网页设计”、“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课程中,将大量动画、图片素材放在教师机上,供学生随心所欲地取用。学生制作好了的网页、动画或者处理好的图片,可以随时发布到专设的代理服务器上,让其他同学们浏览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无形中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相互探讨、彼此切磋、共同提高。这是我校历届学生设计制作出较为出色的网页作品和图像作品的主要原因。 2.校园网改善了教学管理水平 自从校园内部全部联网以后,教学管理大多在网上进行。教务科发放的教学管理文件直接通过网络传达到各个教研室以及各班的计算机上。教师和职工编写的相关教学、行政资料也经网络传输至校长和相关部门的计算机上,校园内基本上实现了电子信息网络化。由于信息传递快,解决问题也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师制作并编排好的试卷、复习资料、实验报告等都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教务科的主机中,由教务科统一检查、建档或印制。不仅管理规范化,而且促进了所有教师学习钻研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还创建了学校网站(网址是:www.aqsx.com)。在网站上除了全面宣传学校现状外,还安排了专门的Web页面报道教学动态和热门话题,设立了交互性的BBS和意见本,让学生在网上发表意见。由于网络通畅,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上网,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他们经常利用QQ或E-mail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尽快给予答复。网络教育使得学生和老师同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题,彼此关系融洽,教学共长。 三、开展网络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的累累硕果
目前中专生源质量较差,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大多不及格。对于这样的学生,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上。而网络教育最有利于技能培养。利用网络教育的良好环境,我校几年来摸索出了一些强化技能培养的有效措施。 对于技能性强的课程,如Office、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动画制作、3DMax、AutoCAD等,重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使用,不必多做理论说教。为了提高技能培养的效率,老师先编写好每次课的上机实验报告,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直截了当地介绍软件使用方法,留出大部分课时让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步骤要求去操作,尽快地掌握实践技能。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了这种强化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普遍表现为实践能力强。无论是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还是熟练使用热门软件的程度,都基本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我校是安徽省教育厅授予的“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点。几年来先后多次举办一级和二级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合格率一直较高,多次达到80%~90%以上,远远超过全省平均60%左右的水平。 不少走上社会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动手能力强,工作敬业。许多大型企业每年都固定到我校招聘学生。有几位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勤奋拼搏,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相关公司和软件开发单位担任业务主管,手下居然领导一批大学生,甚至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 2.网络教育培养出了多名计算机比赛冠军 网络教育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显著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而且还能发挥出“出奇制胜”、培养出尖子生的功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坚持开展网络教育,使那些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出“悟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出类拔萃,掌握了过硬的技能,他们在省内外计算机比赛中纷纷夺冠。 2000年元月,在全省商业中专计算机技术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团体冠军,并获“会计电算化”和“个人全能”两个单项第一名、“课件制作”单项第二名,李维龙、王飞、郑旭国三位同学分获个人全能前三名。 2001年5月,在全省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安庆地区选拔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在“综合”、“知识技能”和“网页制作”各个单项中,张军和李婷婷同学获得全部一等奖,程芳芳、王超生、盛敏和丁稳定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最辉煌的是2002年7月,在全国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中,我校参赛选手周本全和刘家云同学分别荣获“网页设计制作”和“图形图像处理”两个单项的最佳成绩,双双入选安徽省代表队。这是全省同时入选两名选手的唯一学校,为此受到了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赞赏。7月26日在长春市由国家教育部主持举行的全国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总决赛中,我校选手再次发挥出色,周本全同学荣获“网页设计制作”一等奖,刘家云同学获得“图形图像处理”优秀奖。 3.网络教育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网络教育也显著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尽快地更新知识,而且要掌握更多的技能。现在教师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上网“下载”。计算机专业每学期都增加新课,改进或减去旧课,网络教育促使每位老师主动地改进教学内容,经常性开展学术研究和探讨,从社会用人需求出发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 近些年内先后有5位计算机老师分别担任了14本全国通用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的主编。还担任全国高职(商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及教材的主要牵头人。最近我校还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认定为“计算机软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我校开展的网络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毕竟网络教育中处于探索的东西很多,随着网络技术的新发展,网络教育中将会出现许多新课题。我们决心积极地实践和探索,开创网络教育的新局面。
(注:本文被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评为2004年度“优秀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