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过美丽的三清山,使我们领略了江西的美丽山水。游兴未尽,我们还想再赴江西。选择四月下旬的一个双休日,上午七点多我们又开着车出发了。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浮梁和瑶里,它们是景德镇所辖的一个县城和县辖镇。听说路况很好,都是国道和省道,因此车过安庆大桥以后,我们就下高速,经东至走206国道在江西经公桥镇向右方向拐,道路确实不错,老公开车的感觉并不比高速路差。谷雨时节刚过,透过车窗望去,一路上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田野里农民忙着耕种,山坡上到处都是采茶的妇女们。十点钟左右就到了浮梁县。我们慕名找到古县衙,这是全国唯一的保存较完好的五品县衙,县衙周围至今还保存有高耸的宋代佛塔和气势宏伟的古城门楼。浮梁又是中外闻名的陶瓷发源地,早在明朝这里的瓷器和茶叶就随着郑和的船队分散到国外,同时也把中国悠久的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进景区大门,处处都呈现出浓厚的陶瓷文化,通往县衙的沿途用瓷砖建造了历史文化长廊、千年瓷坛和魁星阁,阁中展示出了各种陶瓷精品和中国最古老的天文计时器——土圭、圭表等。穿过一段不短的砖道就来到县衙的大门前,门前架有用于击鼓鸣冤的大鼓。穿过前厅,这才见到气势威武的县衙大堂。大堂内的陈设就象古装戏里的情景,正厅上方悬挂着“明镜高悬”的牌匾,县太爷的公案上放有官印、令箭筒和惊堂木,公案两旁站立着“回避”和“肃静”的站牌,庄严肃穆,令人生威。
阅读悬挂在大堂两侧的解说词,可以了解历届浮梁县令的简历。封建社会县官的任免还是比较规范的,必须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才能得到选拔,而且一地县官只能连任两届和异地作官。各级官员每年的俸禄必须定期公开,有效地防止了不正之风和官吏的腐败。我特别注意到,二进厅堂两边的对联很耐人寻味:上联是“得官不喜,失官不忧,勿言官无用,百姓全仰之”;下联是“食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民可欺,自己亦百姓”。想不到封建社会的官吏还真有点公仆意识。不知今天的各级权贵者们在参观了这个古县衙以后作何感想?我想多少有些借鉴警示作用吧。
参观完古县衙,趋车前往城区一个小饭店简单吃过午饭,向老板打听好前往瑶里的方向,稍事休息后我们又出发了。
瑶里是浮梁下辖的一个镇,距县城50多公里,其中接近瑶里镇大约有11公里长的道路正在维修,地基坎坷不平,非常难走,车子摇摇晃晃地开了足有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当天晚上宿在瑶里镇,由于不是旅游旺季,私人小旅馆不是很贵,标准间只收40元。安顿好住处后眼见天色尚早,我们就开始游览瑶里古镇。
瑶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古镇群峰环抱,如画如屏,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