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三十三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三十三期
 

Word电子文稿)  

2008年1月18日

 

浓浓亲情暖京城

   徐松苗

祝广大徐氏宗亲

新年快乐 身体健康

合家幸福 万事如意

  肩负十万潜山氏宗亲的嘱托,200710月下旬,继达会长率英先、松苗赴京,向在京工作的潜山籍宗亲代表报告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听取在京宗亲代表的建议。短短四天时间,我们拜访了世全将军,召开了宗亲代表联谊座谈会,成立了潜山籍在京徐氏宗亲联络组。在不尽的乡思、不舍的亲情、不竭的俚语乡音中感悟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对研究会的认知与期盼!

 

 (右二徐世全,右一徐彬,右三徐继达)

拜会共和国的将军

  

   10月24日,在徐迅先生的陪同下,我们拜会了共和国将军———徐世全宗亲。军人是疆场上报效国家的壮士,将军是从士兵走过来的志士!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人民的将军既是国家的卫士,更是人民的儿子,他无时不在思念着家乡,谈吐着如何报效国家与父母;他深情地说:百年逝后我将回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中与先祖共眠!还有什么声音,还有什么难以替代这无法割舍的亲情呢!我们为之而感动,被激励!

                                                                        (徐世全将军在座谈会上发言)

联谊会的浓情

 

  26日下午,参加联谊座谈会的十名徐氏宗亲,如约赴会和平里宾馆。文中先生举办盛宴,热情款待。会议由英先主持,将我们赴京的初衷、任务和想法向宗亲们作了介绍;松苗报告研究会两年来的工作,以及今后工作的打算。各位宗亲难以抑制的喜悦报本之词纷纷道来。世全先生说,家乡成立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并来京看望我们,我们非常高兴,没想到你们居然做了这些善事、大事、要事,我们应该无条件支持,要在思想上与宗亲多沟通,认识上与研究会更融洽。并建议研究会尽快设立帐户,让族人能捐出自己的

  (京潜两地宗亲在座谈会上合影) 绵薄之力!丁来先生多年在国外工作,他动情地说:我人在国外,心在北京,根在潜山,支持研究会义不容辞,还要尽快动员国外资金和项目支持研究会建好文化园。英国先生是国家某部委计划财务方面的主管,虽年仅而立,但胸蕴万千,他表示徐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我们后人有责任为民族的复兴、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工作,发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把文化园建好。南方周未驻京记者徐彬先生从报人敏锐视角关注研究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新的共识,高起点建好文化园,把中华姓氏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机融合,息息相通,发扬绵延。

  中央电视台徐而缓和五矿的徐丁来先生在座谈会上有感而发,即兴成章,分别赋诗“若木堂上”和祭母辞“江城子”一首(文见后),表达内心的孝敬之情。

  一番番肺腑之言,让老会长继达先生激动不已,老人一往情深地对京城宗亲表示深深的谢意,对今后的工作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并明确表示:老骥伏枥,报本尽孝。希望京城族人多多关心支持研究会工作,促进京潜两地区携手同行!       (与会宗亲在座谈会上发言)

 

建设文化园的心絮

 

  无论是拜会将军,召开座谈会,还是叙谈聊天,京城宗亲关注文化园建设,情注文化园的发展,令我们赴京三人无不为之动情,深感压力大,责任重。

  徐迅先生说:文化园是徐氏家族精神家园,要高起点做好规划,充分体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宗亲代表一致认为,建设徐氏文化园是新时代里程碑式的工程,建设要充分体现大家气派,徐氏特色,地方一流,绵延持久的宗旨。

  为支持文化园建设,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文中先生,在座谈会表示:立即汇出10万元捐给研究会(这笔资金已于1215日汇入研究会账户)。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尽力支持,会议建议设立“潜山徐氏文化园基金”,以便吸纳徐氏族人的捐资,支持文化园建设。

  为方便联络与交流,更好地促进京潜两地徐氏宗亲的联系,座谈会推荐国家安监局阳光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徐迅先生、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英泽先生为潜山籍在京徐氏宗亲联络组负责人。

  关心研究会、关注文化园建设、设立文化园基金、成立北京联络组,脉络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认识一致。北京之行在浓浓的亲情中升华!

 

 

身着戎装 情系故乡

———拜访徐世全将军

 

徐英先

  时值金秋,三人同行,涉足京都。10月的京城,菊花独树一帜,兰天缀着白絮,晨曦令人神怡,奥运的气息铺天盖地……这一切对于一般的旅京者自是感受非浅,然而对于我们三人的此行,则另有更深的感触———溶于血脉的亲情。与我们悉心相聚的十位宗亲,心照不宣,胜于家人,其中一位年尊辈长的将军徐世全,正是我们早有夙愿的拜访者。

  071024日,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继达率徐松苗、徐英先三人一踏入京城,就与在京的徐迅商量,在与宗亲们聚谈之前,如何拜访徐世全将军。次日早晨,通过电话与将军取得了联系,约好上午10点登门(10点前他要去301医院例查拿药)。当日,由徐迅陪同,我们先他一步赶到其寓所。临敲门前,我们都在揣测:对于将军,我们只知道他是潜山三妙乡叶典村人,虽早闻其名,但不识其人,我们的到来,特别是我们的来意,他能否理解和接受?我们怀着疑虑的心情按下了门铃。谁知铃声一落,早在家等候的夫人立即开门迎客,热情接待,水果、瓜子、香烟早已摆满茶几。我们刚刚坐定,还未及介绍,就听到开门声,夫人笑着说:“他回来

(郭伯雄将军与徐世全将军的合影)了”。我一看表,正好10点,到底是军人的习惯和作风,将军如约准时赶回,与我们一一握手礼座。他身材高大,行走立挺,虽然卸去了军冠戎装,但仍透现着将军的英武与威严。

  相互介绍后,老会长继达代表四人说明了来意:一是拜访;二是汇报。接着松苗向他介绍了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及两年来的活动情况,特来听取将军的意见。他听后,一边请我们喝茶吃水果,一边蔼然可亲地问长问短,毫无初见之拘,如深交故人似地侃侃而谈:去年徐建华(安徽潜山)打电话来提过修谱之事,当时不了解情况,后来从网页上看到了有关报导,才略有所知。现在弄清楚了,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你们辛苦了。搞姓氏文化研究,搞历史研究,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合当前“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与时具进,有利社会和谐,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很值得赞扬,我很拥护和支持。这时我们插话对将军的支持和赞誉表示感谢,他立即抬起右手微微一挥,接着说,这项   (徐世全将军)

大事要有充足的经费,我曾想建议你们把研究会的帐号、地址、名称公开登在网页和报纸上,让那些有思想,有见识,有实力的族人自愿贡献……古人云:“酒逢知几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将军的话匣子合不拢,我们促膝相谈了一个多时辰,他滔滔不绝,仍话尤未了,他与我们想到了一起,谈到了一起,也走到了一起。

  交谈中,他无意提到了自己的童年、身世和成长过程,我们倍感兴趣,当即要求他把自己的人生历程撰写成回忆录,为我们编写文化丛书提供宝贵的资料,他谦和地说:“其实也没什么,久未提笔,很难写出。”一句话显露了既谦虚又严谨的将军风度。当我们向他索要照片时,他乐意地把我们带进书房,从书架上拿出自己的简历和几本影集,让我们自选。我们翻着影集,看着简历,大开眼界,一组组照片和两页满满的简历,记录了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军队,勤奋学习,精炼磨励而一步步成长的光辉历程;受张万年将军接见的影照见证了他的军功业绩,与郭伯雄将军的合影体现了荣耀的军人情谊;简历记载:1996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966-20026月分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副军级),这是目前潜山籍徐氏宗亲中的最高职位,我们不禁引以自豪和骄傲。书房中,文房四宝、书刊电脑,应有尽有,放置有序;墙上挂有上级和执友的墨宝条幅,地上安着室内跑步机和健身器。书房虽小,却是广阔天地,将军退而未休,生活丰富多彩。

  为了纪念,在书房和客厅中我们分别与将军留下了合影,并邀请他次日晚参加在京的徐氏宗亲座谈会,他愉快地答应了。我们起身告辞,他们夫妇却不放行,执意要请我们吃午饭,盛情难却,只得从命。他亲自开车带我们到著名的红莲烤鸭店,举办了丰盛的午宴。为亲情,为谢意,席中连从不沾酒的老会长徐继达也情不自禁地端起酒杯干了一口正宗陈香的茅台酒。听到达老次日要去协和医院检查前列腺病时,他毫不隐瞒地介绍了自己患前列腺癌已手术四年的情况,谈得神彩飞扬,毫无病者的迹象,难怪病魔趋而却步。宴罢,他又驾车往返几十里把我们送回宾馆。

  26号晚,他亲自架车来到和平里宾馆,参加了我们预约的座谈会,有幸第二次拜会他。会上,他对家乡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再次表示赞赏和支持。尤其对创建徐氏文化园特别关注,提了积极而忠恳的建议,并深情地勉励大家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地为筹建文化园作出贡献。会议快结束时,他动情地向大家表示:树高万丈,叶落归根。文化园建成了,我将来要魂归故里,陪伴祖先。他的话音一落,先是片刻的惊静,接着爆以热烈的掌声。没想到将军

   (拜访徐世全将军留影)    竟如此固本,如此重根!他浓烈的亲情和乡情激沸了我们的血液。

    对将军的拜访本应随着座谈会的圆满结束而结束,不料他自己却给我添了个小插曲:

  因达老的检查结果29号才能知晓,我们预购了返程的车票后,给将军打电话告辞,而他却问我们离开宾馆的时间,他要来为我们送行,还为达老准备了对症之药,看来又难以辞却,29号晚餐后,我们在宾馆恭候着,准备第三次面会。六点半时,他果然架车赶来,拎了一大包对症前列腺的珍贵药物,他解开药包,一样样一件件地给达老边指点边讲解,以半个医生(他自称的)身份给达老对付前列腺病上了生动的一课,他的开朗和乐观深深地感染了达老。若不是他自我介绍,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个已手术四年而安然无恙的前列腺癌患者。

  他还准备开车送我们去车站,幸好徐文中宗亲已派英泽带车来送行,才免去了他的劳顿。我们想让他先回,他说必先送客人。有道是客不走主不安,我们只好一一握手,恋恋不舍地先驱车离去。

  身着戎装不忘本,情系故乡赤子心。

  他是共和国的将军,也是一个平易近人慈祥和蔼的常人,更是一个知根报本,情意拳拳的赤子!

 

 

瞻仰始祖 探究渊源

关于开辟“百姓祖迹”专栏的说明

  姓氏是人生的第一标志。古往今来,交友、接待的第一用语,皆是,“请问:贵姓大名?府上哪里?”然而,贵姓从何而来?典出何处?不同的姓氏源自何时?始祖是谁?却是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常识问题。据此,本刊接受某君的建议,从2008年第一期(总第33期)起,在每期第三版上,开辟:瞻仰始祖,探究渊源的“百姓祖迹”专栏。按新编百家姓的顺序,根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书刊和有关史料摘要,每期刊载1-2个姓氏的始祖像、赞,原始图腾,源流简介 等史料。为把初出茅庐、涉及百家的专栏办好,少出或不出差错,敬请广大读者,尤其是各姓氏的贤达,予以关注,赐教。

  (李氏始祖—李利贞像赞)                                                      ———编者

 

李氏源流简介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汉民族人口的7.94%。总人口大约在9500余万。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嬴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李姓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嬴。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一带)……。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遂依音用李姓。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

  李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约有十二个郡望堂号()。但最著名的郡望为“陇西堂”、“赵郡堂”。

  李姓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表现不凡。李姓称帝先后建立了政权的有:大成、西京、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十二个。历代名人不胜枚举。春秋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鼻祖李耳(老子),战国时政治家李克、李悝、水利家李冰,名将李牧,秦朝政治家李斯,西汉名将李广,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唐太宗李世民,名臣李吉甫,名将李靖,大诗人李白、李商隐、书法家李邕,五代南唐国主李煜,女词人李清照,元朝数学家李治,明朝医药家李时珍,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清代大臣李鸿章,数学家李锐,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民国时期教育家、文学家、名僧李叔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当代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原总统李宗仁,地质学家李四光,名画家李可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前总理李鹏,全国政协前主席李瑞环,前中常委李岚清,现任中常委李长春、李克强等。

 

                                                              摘自有关史料———编者

 

王氏源流简介

  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总人口约有8900万,约占汉民族人口的7.41%

  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姬姓、女为姓、子姓、他族改姓、赐姓或冒姓。

  一是出自姬姓。而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其一据《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太原、琅琊,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其二据《通志·氏族略》等书所载,京兆郡、河间郡有王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出奔晋……。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都被称为王家。其三据有关资料载:河东猗氏有王姓,为周平王太子赤之后,平王去世后,赤继王位,后被推翻,其子孙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二是出自女为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其后裔子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羽被灭后,其子孙为了纪念这一时期的辉煌,从此便改姓王,此为河南王氏。

  三是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据《通志·氏族略》载:殷商王子比干(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其子孙世代为他守陵,为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四是由北方他族改王姓而来。                                                  (王氏始祖—太子晋像赞)

  五是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氏。

  王氏支派众多,有21个郡望,其中以太原、琅琊两郡为最望。多以“三槐”、“槐阴”为其堂号。

  王氏在各个朝代,都有上乘表现。战国时军事家王诩,将军王错,秦朝名将王翦,西汉安国侯王陵,出塞和番的王昭君,改革家王莽,东汉哲学家王充、王符,东晋名将王导,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魏晋时医学家王叔和,唐朝诗人王维、王建,文学家王勃,医学家王冰,北宋名相王安石,南宋学者王应麟,元朝画家王冕,天文学家王恂,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明清思想家王夫之,清朝训诂家王念孙,民国时著名学者王云五、王国维,共和国大将王树声,语言学家王力,历史学家王荦,金属材料科学家王景唐等。

 

                                                          摘自有关史料———编者

 

简说图腾

  据有关史料载:图腾,是人类早期原始部落母源氏族社会的崇拜物像,是区分不同的氏族部落、辨认血缘氏系及亲属关系的标志

 

 

桐城市徐氏榻贤堂隆重举行七修家谱庆典

 

  农历冬至前一天,20071221日,桐城市双港镇福塘18等个村民组600多名徐氏宗亲与安庆、潜山、舒城等地返乡宗亲代表欢聚一堂,男女老少着装整洁,会场上锣鼓喧天、边炮齐鸣,精彩焰火,响入云端,像过年那样,热闹非凡,他们当地从未见过的隆重仪式,庆贺榻贤堂家谱83年失修后今又传承。

  这个分支为东海郡榻贤堂。顾名思义,“榻贤”两字,使人联想到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一历史名篇上的“徐徲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进而再联想这个分支是来自江西。据该支谱牒史料载:元末明初,其始祖培德公,由江西迁入桐乡开基立业。600多年来,由于历史种种原因,培德公的前十代未立派行,从培德公十一代起,其派行是:

汝映绍家泽  恩荣啟世长

贻谋承燕羿  兰桂定芬芳

 

  榻贤堂家谱曾先后进行过六修。自1925年六修后,83年失修,许多已故老人,生前对此都表示遗憾。

  在当今社会和谐的大好形式下,徐启干、徐锦辉、徐立志等宗亲参加2005325日在潜山召开的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代表会后,三年来,在广大宗亲的支持、各位族贤的共同努力下,推举了以徐启干为主任,锦辉、宏胜、高应、建国等组成七修家谱委员会。公选智宏、立志、和平等为名誉主任。还推选了各房负责人。                                                                   (桐城来访代表与潜山宗亲的合影)

  三年来,七修班子及房头负责人,分工负责,不计报酬,不怕辛苦,走遍大江南北,背着老谱,四处寻宗,特别是宏胜、高应二位宗亲,南下贵池、东至、青阳,北上来安、含山、舒城,因交通不便,有时走到深夜。负责文字工作的锦辉、建国、徐敏、长基等四宗亲日以继夜,理稿、校对。定居安庆,年逾八旬的智宏宗亲,多次回乡指导。众人拾柴火焰高,由于大家齐心协力,七修家谱终于胜利告竣。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派徐继达、徐英先二人赴会表示祝贺。

  庆典活动半个月后,2008年元月七日,榻贤堂徐氏宗亲代表徐启干、徐锦辉、徐宏胜、徐高应来潜联谊,共商族事,并向“族务通讯”编辑部赠人民币壹仟元。

                                                        (根据徐启干宗亲提供资料整理)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