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二十七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二十七期
 

Word电子文稿)  

2007年4月5日

热烈祝贺潜山徐氏族贤代表恳谈会隆重召开!

   

 潜山徐氏族贤代表恳谈会在潜顺利召开
     
情、族情、友情、亲情,情深意浓

   农历二○○六年腊月二十八日(公历2007215日),潜阳国际大酒店三楼会议室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潜山徐氏族贤代表恳谈会在这里如期召开。
  春节来临,趁在外地工作的族人践行孝道的机会,邀请族贤代表谈家乡变化,叙血缘亲情
,并汇报和商讨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会议由徐松苗宗亲主持。
  来自北京、南京、武汉、合肥等外地及本县四十多位族贤如期赴会。没有返乡的族贤通过电话向恳谈会表示祝贺。参加会议的族贤代表中既有国家部委官员,也有重点大学的知名教授,既有民营企业家,也有社会活动家;既有父子与会,也有夫妻参会。血浓于水的族情、亲情,在恳谈会上得到充分体现。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旵东宗亲,就研究会成立背宗旨和一年多来的主要工作及今后展望做了汇报讲话。会议通过了致潜山徐氏宗 亲的“倡导书”。
    与会代表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家乡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天柱山旅游事业日新月异,实事工程深得民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和谐,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家乡和全国一样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深表欣喜。
  与会代表对族务活动做了热情的发言,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礼华宗亲表示:尊祖敬宗是民族的美德,我虽身在他乡,只要能为家乡为族人尽力,当义不容辞。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总院总工程师丁士苗先生(徐礼华女士爱人)说:我是徐家半边之子,也会尽心尽力为文化园的建设做添砖加瓦工作。北京民营企业家徐文中宗亲为了能按时赴会,推迟赴京时间,会议一结束便风尘仆仆地乘飞机飞赴北京,会议上他就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对后代教育的重要性。对弘扬姓氏文化,建造徐氏文化园,深表赞同、支持,并表示捐资拾万元,资助族务活动和文化园的建设。今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关心家乡建设,支持研究会工作。国家某部委的一位宗亲说:根在潜山,脉在徐氏,要尽可能从各方面关心家乡。并希望族务活动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徐赵东宗亲从自己留学日本的经历和日本发展的过程,阐述了加强传统教育、弘扬姓氏文化的意义,表示支持族务活动,为文化园的规划设计做力所能及实事。徐海结宗亲说:没想到研究会干了许多事,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族务,他表示一定支持研究会的工作。会上徐礼斌、徐兴等代表都做了热情诚恳的发言。
  徐继达会长在恳谈会上作了总结讲话。他说:今天的会议是恳谈会、团拜会,更是潜山徐氏大家庭的天伦聚会,他要求与会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做到态度和蔼、待人和善、人际和顺、心境和畅、处世和平,做和谐的楷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立功建业。
  会后全体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在浓浓的春意里,大家一起叙乡情、族情、友情、亲情,情深意浓。
                                                                            
(本刊编者)

 

 

倡导书

 

尊敬的潜山徐氏宗亲: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徐氏历史文化精髓,辉映皖山皖水旅游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筹建“徐氏文化园”的设想。这是得天道、顺人心、传后人的功德之举!
  作为徐氏后裔,我们为徐氏丰厚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徐氏之门、人文蔚起,代不乏贤”。徐氏载入国家典籍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名人有千余人之多,其中历朝宰相就有十七个。潜山徐氏也曾出过四名进士、礼部尚书、布政使,以及正一品封典的元帅等军政要员,还出过割肝救母的典型孝子。这些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和至善至孝的道德风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光辉的人文典范。潜山徐氏后人为展示先祖的丰功伟绩,牢记先祖的遗德遗训,曾先后建造九座“宗祠”,其中总祠就建过两次:第一次建于1763年,第二次建于1917年。现在徐氏宗祠虽已荡然无存,但其遗留文物尚散存各地。筹建徐氏文化园,不仅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再现徐氏祠堂文化,也能为昭穆列祖列宗,展示姓氏文化,开展宗亲联谊活动,进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
  我们一致倡导在家乡选定合适的地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徐氏文化园”,并建议把恢复“徐氏宗祠”、恢复“文昌阁”、添建“碑廊”和新建“徐氏会馆”作为徐氏文化园的四个组成部分。以丰富和彰显姓氏文化的内涵。
  建设“徐氏文化园”,应坚持以传承徐氏历史文化精髓为目标,应坚持辉映潜山旅游经济发展为主旨,应坚持祠堂特色的建筑风格;努力使文化园建成民族特色、徐氏特点、文化氛围、科教并重的历史文化宣教园。
  建设“徐氏文化园”需要全体徐氏宗亲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族贤们的鼎力支持。我们倡导各位族人积极出力、出资、出智慧,为筹建徐氏文化园奉献一份孝心,为继承发扬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付出行动,为徐氏列祖列宗增添灵气,为徐氏全体宗亲增添荣耀,为振兴故乡经济和建设和谐潜山添砖加瓦!
  预祝“徐氏文化园”顺利兴建、圆满竣工!
  祝徐氏各位族人合家幸福、事业腾飞!

                                                   出席潜山徐氏族贤代表恳谈会全体成员
                                                          二○○七年二月十五日

 

 

在潜山徐氏族贤代表恳谈会上的讲话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徐旵东

各位族贤、各位宗亲: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即将来临,趁着各位回乡看望父母、践行孝道美德的难得机遇,潜山徐氏
历史文化研究会特邀各位族贤畅叙血缘亲情,恳谈族务大计。在此,我受研究会委托,首先对各位族贤的
光临,表示由衷的欢迎,诚挚的感谢!并且借此机会,把研究会成立的宗旨,主要目标任务,一年多来所做
的工作,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各位做个简要汇报。

  一、研究会成立的背景、宗旨和目标任务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中国人有一种习惯,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会问:“请问贵姓?”可见对姓是很重视的。如果是同姓,那就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是同宗同祖同血缘。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的研究与普及,对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几年,全国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电视、电台、网络不断传播姓氏文化研究的信息和成果;出版界陆续出版发行了专家学者对谱牒、祠堂等姓氏文化研究的专著;修家谱、建祠堂已成为民间的时尚。我们徐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口繁衍至今,已有两千万之众,是位居全国第十一位大姓旺族。对徐氏文化的研究,各地都相当活跃。徐氏宗亲,在湖南长沙召开了首届中华徐氏宗亲联谊代表大会,编修了《中华徐氏通谱·湖南卷》,在江苏徐州成立了“徐国历史研究会”,编修了《中华徐氏宗族通谱》,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古贤徐氏文化交流中心”,编纂了《中华徐氏通谱·第一卷》,在台湾成立了“世界徐氏宗亲总会”,编修了《徐氏大宗谱》,如此等等,不胜枚举。2005325日,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成立,把敦促各县成立分支机构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正是在这大背景下于2005111日成立的。研究会的性质是群众性社会团体,在活动内容上接受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指导。其宗旨和联谊筹委会一致,即“八字四为”。“八字”是指联谊、寻根、继承、发展。“四为”是指:为传承谱牒祠堂文化、为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研究会的主要目标任务有三大项:一、编写徐氏历史文化丛书;二、编修潜山徐氏联谱;三、筹建徐氏文化园。研究会一直秉承宗旨,围绕三大目标任务开展工作。

  二、研究会成立一年多来,在各位宗亲的关心和支持下,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健全组织,建立制度。为了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研究会下设了文史研究组、联谱编写组、文化园筹备组、秘书处、基金会五个组织机构,并对各机构的责任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作了相应分工,基本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分明。为了使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研究会还建立了办公例会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每周星期二上午是常务理事开会议事、接待来访的时间,一年多来从未停止过。潜山大饭店总经理徐海涵宗亲无偿提供A333室作为研究会办公用房,给予了很大的物质帮助。基金会成立后,研究会成员和热心族贤慷慨解囊,踊跃捐资。目前已接受捐资款四万余元,其中沙河支成连宗亲两个儿子礼斌、礼苗各捐款一万元,为研究会工作的顺利进行,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撑。在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正常开支,由会长一支笔审批,从不乱花一分钱。研究会工作人员完全尽义务,从未拿一分钱报酬。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要实现三大目标任务,光靠少数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宗亲的积极性。为此,研究会在2006年春节前专门召开了全体理事会,会后,印发了《给全县徐氏宗亲的一封信》和《潜山徐氏基本情况调查表》,要求各地理事,在春节前后,分乡(镇)村由专人负责全面发送《一封信》,广泛宣传发动徐氏宗亲积极参与族务活动。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宗亲兴趣浓烈,热情高涨,表示拥护研究会的宗旨,支持研究会实施三大目标任务。会上还布置了全县徐氏普查工作,要求各地理事,分乡镇村组,凡有徐氏居住的地方,都进行调查统计,以了解全县徐氏人口分布地点、基本现状,为编修联谱提供基础材料。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各地开展不平衡,目前还在进行之中。
  
3、督导修谱,开展研讨。编修潜山徐氏联谱是研究会的三大任务之一,2006718日,研究会召开了首次徐氏联谱编修研讨会,对联谱中的源流世系,体例内容,编写方式等问题,认真进行了研讨,并形成了初步意见,认为联谱必须涵盖潜山徐氏总人口基本情况,而这种情况的来源主要靠各分支家谱提供。然而潜山四大分支的族谱均已80余年失修。目前,除鸡子河、上清两支已经续修外,人口众多的九都、沙河两大支大部分支谱都未续修。为此,研究会专门成立了九都、沙河支谱续修指导小组,不定期深入有关乡、村、组,物色人物,组织指导续修支谱。经一年的努力,约有30%的分支已在续修,预计2007年,九都、沙河将有50%的支谱有望修成。
  
4、寻根访祖,钩深索隐。2006年,研究会随同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多次南行北涉,考察了徐氏先祖的活动地址和古迹文物。同年2月,继达、旵东等参加了祖庭凰冈召开的修祖墓、修家谱、修祠堂“三修”会议,并祭拜了迁鄱始祖大太公及小太公陵墓。4月,继达、敬宾等南行考察了浙江衢州、龙游等地,基本理出了偃王避战南迁,洎公避乱迁浙的头绪和线索。10月,继达、敬宾、英先等又北行皖北、苏北、鲁南等地,对徐氏远祖的发祥地,徐国的历史,以及徐偃王、徐福等历史名人足迹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考察,取得了不少第一手历史文化资料和照片,将为进一步弄清徐氏的源头和徐文化的历史贡献,为编辑徐氏历史文化丛书,提供有力的证据。
  
5、承办编辑《族务通讯》。由继达宗亲夫妇自费创办的《族务通讯》,对交流族务活动信息,传播徐氏历史文化,起了很好的启迪作用。2006年始,《族务通讯》交由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主办,但其编辑发行工作,则由潜山研究会成员担任。《族务通讯》2006年出了10期,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发行面广,深受广大宗亲欢迎。年底,编辑部召开了《族务通讯》创刊三周年座谈会,总结经验,听取意见,受到了社会贤达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誉。
  
6、着手筹建文化园。建设徐氏文化园,恢复徐氏总祠,是研究会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全县广大宗亲的热切希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研究会早在二○○六年春节之前就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宗亲骨干呈发了《关于筹建徐氏文化园的意向书》,就建文化园的意义和内容作了全面阐述。文化园拟恢复徐氏总祠和文昌阁,新建碑廊和会馆(宾馆),使其成为展示徐氏历史文化的平台,开展族务联谊活动的场所,联系海内外徐氏宗亲寻根祭祖、投资兴业的纽带,吸引旅游观光的新亮点。为了使广大宗亲了解祠堂知识,研究会利用《族务通讯》介绍了全县已毁的原九座徐氏宗祠的幸存文物和资料,还介绍了江南毛氏、江氏、胡氏、邓氏、连氏等祠堂的名胜古迹。518日,研究会组建了徐氏文化园筹备组,筹备组先后组织宗亲代表和有关人员七次到彰法山至天柱山沿线实地勘察选址,经反复权衡比较,基本统一了文化园选址意向,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和问题。

  三、研究会当前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多来,研究会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进。大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筹建徐氏文化园,难在哪里?一是征地难。由于观念、规划和用地指标的限制,我们在县博物馆后山看中两块地,都无法立项。后来我们在天柱山大道
7公碑进天柱山入口处选中了一块山场,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路,左邻天柱山镇,右接梅花园,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是建文化园恢复总祠的风水宝地,预计规划用地没有大的障碍,但在立项上还要做些文章。二是资金难。就算立项征地开了绿灯,但一开始签订合同,就要交付数十余万元征地费用,这笔钱到哪里筹集?发动全体宗亲捐资吧,又怕还未搞建设就集资,引起族人误会,况且族人能捐多少,能否在短时间内筹集征地所需经费,也还是个未知数。没有足够资金,又怎么冒然征地呢?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还得请各位族贤帮助想办法,出出点子。
  建祠堂、修家谱,是姓氏文化的主要内容。这种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去继承、去发展。老祖宗创造的修家谱、建祠堂的姓氏文化,体现的是感念祖恩、弘扬祖德、孝亲睦族、敦本追远的道德精神。如今这种精神正在发扬光大,因它有利于改善上一代与下一代、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研究会成员正是认同这种精神,才参与族务活动的。干这种事务,没有行政约束,完全靠自觉;没有物质报酬,完全靠奉献;自己拿不到一分钱,还要掏腰包捐献;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不算,有时还会招惹一些误会和非议。但为什么还要干下去?靠的就是尊祖敬宗的孝悌精神。我们继达宗亲在职时曾为开发天柱山、组建张恨水研究会做出过卓越贡献。他说:“在职时我要为国家尽忠,退休后我要为祖宗尽孝”。体现了人生忠孝两全的价值观。他多年搜集资料,自费编办《族务通讯》,年逾古稀,还四处奔走,多方联络,组建了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和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并且带头参与族务各项活动,这种无私的精神和忘我的境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令族人非常感动和敬佩。
  各位族贤,身在四方,心系家乡,春节前夕,不远千里,回家看望父母,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说明大家都有崇尚孝道的美德。各位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思想活跃,眼界开阔,见多识广,是潜山徐氏的能人、名人。今天邀请大家聚会恳谈,是想听取大家对研究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大家为破解研究会所面临的难题,顺利筹建徐氏文化园,恢复潜山徐氏总祠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这次恳谈会能集大家之智,借大家之力,共同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岳西德一公族祭祀志

  祭祀之礼,源远流长。《洪范》八政,祀处第三。《后汉书·祭祀志》曰: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汉书》亦曰: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故自古以来,中华大地,炎黄子孙,莫不祀奉祖先。
  祭祀之礼,纷繁复杂。历朝历代,规制不一。
有褅祭,有袷祭,有用太牢,有用少牢。帝王之家的规制,百姓之族难以比照。因此,大都自成体系。故有“出门三五里,各地一乡风”之说。
  我德一公族自元朝时由潜山迁居岳西田头乡岩上徐家畈以来,一直重视祭祀之礼。先辈在清朝嘉庆年间,为安妥祖灵,兴建了祠堂。其后在光绪丁未年又再次迁建,并命其名曰“德一公祠”。自是祭祀活动每年一举。至公元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冲击,致使其后三十余年,未举行大过祭祀活动。
  公元
2002年春节,族中贤者倡议举行一次祭祀一世祖德一公大典,族众无不赞同,积极响应。通过一年准备,在2003年清明节得以实现。其时参加者为德一公在岳西居住的所有裔孙,还有迁合肥、北京、山东三地的裔孙。大典盛况空前,规模宏大。大典中动用了狮子上寿,并少牢致祭,行三献礼,唱盛德之曲,舞盛德之舞。大典由二十四代孙先文主持,二十二代孙义端撰写并宣读了源流志,二十三代孙传颖撰写祭始祖文。
  其源流志是: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况且为人者,更需溯祖追宗。徐氏出自大鸿姬姓,公孙之后,黄帝之裔。黄帝八世孙伯益佐禹有功,赐姓赢。其后,夏禹之子启封伯益次子若木于徐,因封而氏。依商溯契为太祖、周溯后稷为太祖,知我徐氏太祖为伯益,后世奉为徐氏一世祖。历夏、商、周至隋、唐十余朝,簪缨累累,科甲济济,王侯将相,道祖儒宗,屈不胜数,史册昭明。至唐末,有九十七世讳密者,字布卿,号行甫,生于唐僖宗已亥年,天佑甲子科进士,职授郎官。后唐庄宗甲申年解组南还,途经江西饶州鄱阳湖畔之凰冈,见山水秀丽,遂定居。后裔发达,尊为凰冈一世祖。至元朝之时,有凰冈十一世裔讳德一者,为凰冈九世文五公之孙。文五公由凰冈迁至江南,复迁潜山。当元朝时,其孙德一公又从潜山县城迁至现今岳西县田头乡岩上徐家畈。遵照清朝皇帝之诏:始迁为始祖,后世奉德一公为迁岩上之一世祖。集族于兹,讫今已七百余年。想当初,始祖进山之时,遍地原始森林,到处参天古木,荆莽当道,荒无人烟。始祖历尽艰辛,履难走险,终成一族之尊,一族之祖。值此祭祀大典之时,全族聚集始祖享堂,怎能不有怀本之思,溯源之忆!赞曰:

巍巍四望山,耸立云海间。

毓秀钟灵地,含和酿粹天。

茂林通幽处,修竹隐神仙。

德积裔孙享,飞龙不潜渊。

  其祭始祖文是:
  公元
2003年清明节,全体宗亲齐集德一公祠,谨以少牢之仪、三献之礼、美文一篇致祭于一世祖德一公神主之前,文曰:
  鸿蒙初开,二仪交媾,诞生万物。万物之中,以人为贵。人者群集,以成邦国。炎黄肇始,曰万八千。三代以降,七国归秦。是故天假君王以临万邦,君假官吏以理万民。万民之中,出尖拔粹者跻身理民之列,明经通理者则成学科方家。
  思我东海之族,华夏旺姓。镇国将帅,代有其人;学士名儒,层出不穷。
    想我德一始祖,只身开疆辟土,卜居四望山麓,振凰冈太公家声,开徐畈瓜瓞之源。前有县令,后多庠生。宦官名爵虽不并于它支旁系,礼义传家却不逊于孔氏之门。螽蟖振股,子孙千亿。穆穆皇皇,意气鹰扬。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方今社会,改革开放。尧天舜日,人民安康。德一裔孙,人人自强;金榜题名,社会栋梁;胸怀经纬,报国兴邦。
  现今族众,各自用心;礼义为本,和睦乡邻;勤劳稼穑,努力农耕;商贾买卖,守法经营,童叟无欺,财源滚滚;为官执政,务须为民,廉洁自律,克已奉公;莘莘学子,业业兢兢,光大门楣,在尔之身,上承祖德,下惠孙曾,万世相传,不愧祖宗。
  时维三月,节属清明。山借杜鹃红。河依柳梢青。裔孙偏布于各地,祖灵安妥黄金墩。集祠堂,同祭祀,怀祖德,启后昆;敬猪羊,行三献,成大礼,化表文。族众空前团结,家族全面振兴。
  呜呼!祝愿始祖在天之灵,享俎豆永永,血食绵绵。
  诗曰: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赞曰:大礼虽简,鸿仪则容。凰冈世家,德一无穷。质文通变,哀敬交从。元序斯立,家邦乃隆。
  又赞曰:
  徐畈始祖讳德一,代传至今近三十;
  三世友才为县令,谱载县衙称宛平;
  乱世做官实不易,真容留存在犬形。
  一十二世公志槐,智勇护族展雄才。
  兴儒修礼立朝公,县赐乡饮称大宾。
  更有贤公号文盛,抚弟尊嫂传美名。
  勤修谱谍代有人,正腾介眉与泂清。
  孺人高名应颂扬,乐通孺人真贤良,
  霜居五十又余载,独抚三代福绵长。
  山东一公名小田,远迁离家数十年,
  孤身奋斗为革命,修缮祠堂踊捐钱。
  近来裔孙修文理,高考连年大学取。
  独有文华开新局,蒋送继后高名举。
   全国劳模徐传忠,倾心教育昭来许。
   我辈敬宗难尽力,唯有造势把劲鼓。
    后来之人多努力,光宗耀祖懒尔汝。
   桃花时节属清明,祭祖裔孙点行频,
   恭恭敬敬行大礼,烈烈轰轰慰祖灵。

                                                 摘于德一公二十三代孙水印撰文
                                          
            公元二○○七年元月

 

简  讯

望江县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召开组长会议,总结全年工作,部署新的任务。

  徐刚主任就一年来筹委会工作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一年来,建立和健全了组织机构,步步深入开展联谊活动;寻根探源,清理支派;寻找财源,筹措了资金,并指出:我们所做的事能做、要做,而且要把他做好。对下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对“三编”任务,思想上丝毫不能动摇;搜集族谱资料,筹措修谱资金这两项工作丝毫不能放松;编写族谱资料的力度不能减弱。会议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同心同德,树立信心,下定决心,相互协调,又好又快地做好各项工作。
                                                                
(摘自“雷阳徐氏”第七期)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