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二十八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二十八期
 

Word电子文稿)  

2007年4月20日

  

    人,什么都可以忘,但千万不能忘“本”,这“本”就是“祖”,就是“根”,就是“源”。
  摘自寇云龙著《千古圣地黄帝陵》一书的后记

 

  千年第一回 千人共祭祖

     皖、赣徐氏宗亲齐聚凰冈共祭祖

                      徐松苗

  2007年3月31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皖西南一市四县百余名徐氏宗亲分乘十八部汽车齐集安庆长江大桥,车挂彩旗,人着盛装,共赴江西凰冈,为徐氏一世祖大太公、二世祖小太公隆重举行清明祭祀活动。
 
早在20049月,潜山继达、敬宾、志诚宗亲寻根问祖,在江西鄱阳县凰冈狮子山对岸的高家洲找到了1080年前的一世祖大太公、二世祖小太公的坟茔。凰冈--皖西南徐氏十八万宗亲的根基,这一脉络终于清晰。20062月,继达、承钦、际勤、旵东再赴凰冈寻根并捐款3000元资助当地宗亲重修祖茔,以便后代拜谒朝奉。
  是日上午,数百名凰冈徐氏宗亲热情迎候。当车队行至凰冈镇时,早在昌江大桥上等候的宗亲,高举“热烈欢迎安徽徐氏宗亲来凰祭祖”的横幅,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车队在欢迎队伍后面徐徐进入凰冈街道。五里长街,万人涌动,鞭炮声不断,鼓乐队奏着迎宾曲,车队缓缓前行,街道墙壁上几十幅欢迎标语醒目而又亲切,“徐徐上升、共同富裕”、“千年血脉浓于水,万年宗亲重相逢”,祭祀队伍在凰冈街道上行进了一个小时。
  下午一时,祭祀活动开始,徐贤钦、徐嘉贤、徐继达、徐承钦、徐清阳、徐福洲、徐瑶东、徐际勤、徐芸生等皖赣两地千余名宗亲肃立在大太公、小太公墓前(墓前安放着大太公遗像和徐氏图腾),祭祀仪式由皖西南徐氏宗亲代表徐松苗主持。凰冈宗亲代表徐光珠和皖西南宗亲代表徐承钦分别宣读了祭文(另发)。宗亲代表向先祖敬奉了祭品、插标、献花,鸣放鞭炮,腰鼓表演。全体宗亲怀着崇敬之心,向先祖三叩首,分别合影留念。祭祀活动,在亲切、隆重、肃穆而又庄严的气氛中结束。
  这次皖赣两地徐氏祭祀活动,是自大太公于公元
924年定居凰冈至今1083年来的第一次。长途跋涉的岳西、潜山、市区、望江、宿松等县市徐氏后裔代表无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望江85岁的徐焰坤说:千年寻祖、寻祖千年、一次千年、千年一次,不易,不易!潜山徐敬宾侃侃而谈,他说:这次祭祖活动填补了两地徐氏宗亲的千年断层,使一脉相承的徐氏历史渊源更清晰,是国泰民安的又一体现;江西宗亲迎接规模之大、礼仪之隆、接待之盛,足以反映出徐氏的亲和力、民族的凝聚力。
  为筹备好这次活动,潜山宗亲代表提前赴赣联络筹备,岳西宗亲亲自撰写祭文,安庆徐际楼宗亲一家四代人共赴凰冈祭祖,其子徐海结不仅拿出
700元购买祭品,还出资700元支付其他宗亲祭祖的往返车费。他建议今后要更好地组织扫墓祭祖活动,以扬我徐氏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江西凰冈徐氏宗亲热情隆重的接待与共同祭祀,为徐氏一家的亲情,重写了浓重的一笔。江西省公安厅老干部,原保卫处长徐嘉贤专程从南昌到凰冈接待安徽宗亲并参加祭祀活动,足以反映出心与心的交融、血浓于水的感情。
  这次清明祭祖活动起到了联谊、寻根、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千年第一回,千人共祭祖。历史会记下这一天!
  

 

 

再见,千年家亲!

江西凰冈 徐光珠

  春风熙熙,热气腾腾,三月三十一日,皖西南四县一市区徐氏宗亲百余人怀着十八万徐氏赤子之心,千里迢迢来赣(鄱阳凰岗)祭祀始迁祖之灵,其规模、其场面、其气氛、其心怀可堪之空前未有,凰冈祖庭宗亲更是人欢马笑,几百号人拥上街头,民乐、管弦乐、腰鼓队,从上午八点整一直伫候在进街桥头,渴望骨肉同胞的莅临。
  宗亲们盼呀,望呀,十一点,十二点,下午一点……人们迟迟不愿离去,此时此刻,饥饿二字似乎已从字典中消失。沸腾的时刻终于来了,下午一点三十分左右,皖乡宗亲的祭祖车队彩旗飘扬,徐徐进入,此时横跨昌江的大桥上,锣鼓喧天,礼炮齐鸣,街上鞭炮此起彼伏,夹道欢迎的人群喜逐颜开,真可谓狮山山歌歌不尽,昌江水水笑笑颜开。约四十分钟后,车队临近布卿公陵圆门前,皖乡宗亲一一下车和凰冈宗亲在仪仗队的前引下进入墓地,祭祖开始,……随着主持人语起音落,整个墓地一千余人,鸦雀无声,宣读祭文、敬献祭品、顶礼叩拜……整个祭奠活动庄严有序地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祭毕后,整个陵园再次沸腾,烟花放彩,炮竹喧天,皖赣宗亲相互问好,谈古论今,合影留念。时间不等人,当时针指着三点时,皖乡宗亲不得不离去,此时此刻,皖赣宗亲的心情———骨肉缘份,难舍难分,千年走一回,何时再得音!
  握手拥抱,热泪湿襟,不言不语,无声胜有声,再见了!骨肉兄弟,再见了!千年家亲!

 

 

祭文

布卿美德垂后昆乡和村谐
仕途宏伟留大唐家兴族旺

恭堆我祖, 源远流长。
东海望郡, 凰冈发祥。
裔孙播迁, 遍及四方。
人文蔚起, 千载垂芳。
代有精英, 国之栋梁。
我祖布卿, 才德并彰。
大唐侍郎, 为朝正纲。
慧眼凰冈, 安居农桑。
祖德宗功, 积厚流光。
子孙精进, 率由旧章。
愿存功名, 业勤缥缃。
愿存力本, 业勤农桑。
六艺及术, 百工暨商。
尚亦有利, 何有不臧。
永世克孝, 率举蒸尝。
以继以续, 寝只寝昌。
兹当清明, 崇本莫忘。
酌以清酒, 艺以馨香。
罗鼓锵锵,
  笙笛皇皇。
如在其上,
  如在其旁。
灵爽式凭,
  降福无疆。
祖荫蔽佑,
  后裔富强。
光先裕后,
  永续辉煌。
科学发展,
  共奔小康。

                               江西凰冈徐氏“三修”委员会敬祭

 

 

祭凰冈密公祖陵文

  岁属丁亥,时序清明,祖庭凰冈,春和景明。皖赣徐氏裔孙,恭祭密公祖陵。
  公讳布卿,生于晚唐①。天佑进士②,后唐侍郎。同光甲申③,择居凰冈,一子七孙,瓜瓞绵延。功辉简策,重振东海家声;德著乾坤,再铸南州风范。
  应顺癸巳④,长眠凰冈,公妣合冢,高家洲畔。千年陵寝,庄严肃穆,丙戌重修,气势恢宏。狮子山隔江雄踞;昌江水绕陵长流。渺渺忠魂,浩浩雄风,光昭日月,德颂神州。
  溯吾徐氏,源远流长,四千余载,百代兴昌。欣逢盛世,人和政通。缅怀先祖,秉承祖德。弘扬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奋发图强,兢兢业业。
  祖德广荫,天道酬勤。云蒸霞蔚,永昌永炽。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
                                                      岳西县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
                                                      望江县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    敬祀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安庆市区徐氏宗亲联谊会
                                                      宿松县徐氏宗亲会

                                                             二○○七年(丁亥)清明节

    注:①生于唐僖宗乾符六年巳亥(公元879年);

       ②唐昭宗天佑甲子科进士(公元904年);

        ③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定居凰冈(公元924年);

        ④后唐闵帝应顺癸巳逝世(公元933年)。

 

山情水意寄祖恩

———凰冈清明祭祖活动侧记

徐敬宾 徐春晖

  丁亥清明前夕,在江西省鄱阳县凰冈镇,一个两省联动、千年一回的徐氏祭祖活动正在此时此地隆重举行。
  来自皖西南的岳西、潜山、望江、宿松和安庆市区的徐氏裔孙代表
108人,乘坐18辆大小客车,长途跋涉400公里,来到凰冈古镇,同当地的徐氏后裔一起,联手拜祭先祖密公。
  狮子山盘踞守望
,昌江水绕陵长流。公元924年,后唐侍郎、徐氏第96代祖布卿,人称大太公,由浙西南来到赣北,见凰冈一带山清水秀,环境宜人,便定居于此。其子濂溪人称小太公,生有七孙,后除一、二、四、五公返浙外,三、六、七公均留凰冈,经多年繁衍生息,成为旺族。至公元1386年前后,三公第9代文牗、竹牗等由瓦屑坝迁皖西南,历600余年,至今已传第133代。
  由此可见,大太公布卿和小太公濂溪乃今皖赣二省一族的共同祖先,即徐氏近祖第一代和第二代。
  
2004年秋,皖西南徐氏族裔代表徐继达一行,赴赣寻根,在鄱阳县政协的协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到此认祖归宗,并同凰冈本地的宗亲建立了密切联系。此次清明祭祖,正是两地族裔联谊和开展历史文化研究的集中表现。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天气候多变,今年331日更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日子。
  那天,人们起得很早,行程最远的岳西宗亲有的在凌晨四时就起床了,怀着一颗虔诚和感恩的心,一路翻山越岭,跨桥过江,来到先祖安息之地———鄱阳县凰冈镇。事前天气预报说,从皖西南到赣北,这一天均有雷阵雨到中雨。然而,事实却让这一天的预报“失灵”了!尽管气温高达
30℃,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多云的天气似乎在我们远行的车队大开“绿灯”,中午时分还艳阳高照。站在祖陵前隔江远眺,狮子山盘踞而卧的神态在阳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见;近处的昌江河水源源西去,河畔不知名的小草野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祖陵背后几十棵高大的香樟树肃然挺立,在春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
  直到下午四时祭祀礼毕,在我们匆匆赶回的途中,车队刚驶出凰冈镇,就听见车窗外“噼里啪啦”一阵急雨洒过,而后骤停。透过车窗,阳光在一片淡薄的云层背后散发着万道柔和祥光。回想刚才的急雨,或是先祖在天之灵与我们挥泪告别,也或是老祖之灵在敲打车窗,祝福我们一路平安。由于两天来的劳累,当略显疲惫的继达老看见车窗外的雨点时,显得异常兴奋,不禁拍手惊呼:“真是老天保佑,先祖有灵啊!”。祭祖的人群中多是五、六十岁的老者,年龄最大的达
80多岁。如此大规模跨省行动,人多路远,安全第一啊!然而,现实的结果正是:无论人、车,均是个个康健、一路平安。正显示了天公作美、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

    当天的祭祖活动,人们若用“热闹非凡,前所未见”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原来,皖、赣两地早就做好了准备。
  两年前,皖西南的族裔代表赴赣扫墓时就同当地宗亲商定共修大、小太公墓园。凰冈徐氏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三修”委员会。经过一年的行动,墓园终于修葺一新,高高的墓碑上,镌刻着“布卿公夫妇墓”、“徐濂溪公夫妇墓”等字样,十分醒目。这次祭祀前夕,凰冈族裔又绘制了大太公画像和徐氏图腾,分放在墓陵两旁,整个墓园显得庄严、肃穆。
  正午,当皖西南祭祖车队抵达凰冈时,当地宗亲早已列队等候。越过昌江大桥,两地宗亲会聚一起,顿时鼓乐齐鸣,鞭炮震天,在《热烈欢迎安徽宗亲来凰祭祖》的横幅指引下,随着乐队和腰鼓队的节奏,队伍缓缓穿过街道和田野,徐徐前行,既有序,又热烈。
  凰冈居民十分友善。祭祖队伍途径路口,所有机动车辆停开鸣笛,行人驻足含笑,不少居民还自动燃起鞭炮以示欢迎,街头张贴的:“皖赣兄弟情,天下赤子心”、“千年血浓水,万代问祖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连商店供应祭品,店主也自动降价,给予最大优惠。
  前行一公里,人们来到先祖墓园,祭祀活动正式开始。在主持人的宣布下,凰冈“三修”委员会代表徐光珠和皖西南宗亲联谊筹委会代表徐承钦先后宣读祭文。接着插标献花,敬香化纸,两地后裔依次叩首,追念先祖功德。祭毕,许多宗亲还在墓前摄影留念,将这难忘的时刻珍藏在永恒的记忆中。
  午餐后,宗亲代表又抓紧时间开会议事,由皖西南宗亲联谊筹委会主任徐贤钦和常务副主任徐继达主持,讨论了今年工作,增补了筹委会成员,

  纵观这次祭祖的前前后后,无不充满了健康、文明、和谐气氛,令人十分感动。
  凰冈宗亲热情高涨,尽了地主之谊。为了搞好此次活动,当地“三修”委员会在徐光珠、徐福州主持下,事先多次开会,事无巨细,周密安排。当天,徐福州宗亲的老伴卧病在床,但他仍然坚持参加活动。今年
72岁的徐嘉贤宗亲原是江西省公安厅保卫处长,当得知我们一行前来祭祖的消息后,特从南昌提前赶回,同老乡一起祭祖。
  岳西宗亲是此行人数最多、行程最长的一支,原有
100多人要求参加,后经劝阻仍来了70人。
  望江宗亲徐焰坤已达
85岁高龄,不听众宗亲劝阻,仍主动前往。他说:“我从未见过始祖寝陵,作为徐氏后裔已觉愧对先祖,此次机会千载难逢,今天就是爬我也要爬去”。
  宿松联谊会适逢那天开会
,他们推举名誉会长徐瑶东作为唯一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安庆宗亲徐际楼带领全家四代人共同祭祖,其子海结不仅自己亲自开车前往,还拿出
700元另请车辆为他人提供方便,又出资700元购买祭品,到墓前敬献。
  潜山宗亲徐志成今年
76岁,因老伴中风而不能前往,于是自己花钱购买了五色布,在家自制两枚大标,委托祭献先祖,其赤诚之心非千言万语可表。
  总之,人们舍得花钱,多方出力,扶老携幼,团结互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共同的情感,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彰显出现代人的文明风尚。

  在结束此次活动的返程途中,皖西南的宗亲们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纷纷谈起自己的感受,一致认为,这不是一般性的清明祭祖活动,它至少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丰富了清明祭祖的文化内涵,为传播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二是增强了两地宗亲的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三是提高了人们对中华姓氏文化的认知度,为修复徐氏历史的断层作了有益的尝试。
    中华徐氏源远流长。早在夏初时期,苏、鲁、皖一带就出现了徐国,人以国姓,徐氏历史至今已达4100年。从近祖看,今天皖西南的徐裔多是600多年前瓦屑坝移民的后代,而瓦屑坝的先祖又来源于凰冈。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阻塞,信息不灵,加上极左路线的影响,中华姓氏文化研究活动曾一度中断。现代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何时何地?祖祖辈辈又是怎样迁徙、演变的?直至近年,皖西南的族裔们才开始启动这一工程,“瓦屑坝”这一朴实而又耀眼的名字,才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其实它不仅仅是皖西南徐氏的根,也是这个地区乃至皖、鄂、湘等省许多姓氏共同移民的发祥地。
  就在我们结束此行,迎来清明的那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山西大槐树移民祭祖的消息,它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正是在元末明初江南瓦屑坝大规模移民的同时,北方也发生了大槐树移民的更大浪潮,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兄弟团聚  清明祭祖

———祭祀曾祖父活动记实

安庆   徐一明

   2006年中秋节后,堂弟际彬从东至县香隅乡下风尘仆仆来城里找我,说我们曾祖父的坟茔多年未修,几近塌陷,就此征求我的处理意见。曾祖父善缘公逝世于光绪甲辰年间,安葬于香隅白洋湖南的莲花山。在我的记忆中,由于种种原因曾祖父的茔地从未维修过,历经多年的风雨冲刷,其坟茔损伤情况可想而知。曾祖父育有五子,除了四祖父英年早逝外,其余四房人丁兴旺,而各房的众兄弟分散在大江南北不同地方居住,每年的清明都只是祭奠已逝去的祖父或父辈的先灵,要想大家凑在一起共同祭祀曾祖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堂弟的话语使我突然灵机一动,我想,如今国泰民安,众兄弟家境日益富足,修缮坟茔的经费不难筹集,而且利用这次机会,促使我们四房的
18位“际”字辈弟兄团聚一次,岂不是两全齐美之事?我当即让堂弟回去筹备安排修墓事宜。并将此事电告各位兄弟,果然不出所料,大家异口同声全力赞同重修坟茔,并相约2007年清明节前在东至香隅会聚,祭祀曾祖父的在天之灵!
    200732425日是清明节前的一个双休日,江北的众兄弟除1位即将出国外,全部在预定时间内抵达安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大雨,23日下午天空云层很厚,大有“黑云压顶城欲摧”之势,不免令人担扰,有的兄弟不乏“打退堂鼓”之意。24日凌晨,天空依然是阴沉沉的,好在并未下雨,大家决定按原计划进行。一行几十人(有的弟兄携妻带子)分乘4辆轿车和面包车,登长江大桥,上206国道,浩浩荡荡向东至方向奔去。途经东至县城时,又与小弟际城的轿车会合。大约上午十时半车队到达香隅。五房的三位弟兄早早就在村口等候。众兄弟多年没有见面,如今重逢,握手拥抱,手足之情令人感动。此时也许受了我们相逢喜庆气氛的影响,天气变好,乌云渐渐地散去。提着彬弟买好了的一些祭品,我们相拥一起奔向曾祖父的茔地。
  向右拐上一条不宽的土路,走不多远就进入了一片丘陵。山坡不高,此起彼伏,满山松林葱绿,风声涛声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翻过山凹,突然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映入眼帘,这时天空中撒下了一缕缕阳光,身边的彩蝶在花丛中上下起舞,浓郁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乡村美景令人陶醉!就在左方不远处,一座新修的坟茔静卧在一座小山坡的树丛中。这就是我们曾祖父的墓地,大家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欢声笑语,陆续肃立在墓碑前。坟茔修复得很好,在一堵水泥围墙内矗立着园形的墳丘,碑前修了两层祭台。几位弟弟将三牲祭品和鲜花插标分别摆上,焚香化纸,燃鞭放炮,每人都在灵前静默三叩首,祭典仪式隆重而肃穆。随后在彬弟的带领下我们又祭奠了其它先祖的陵墓。
  午饭后,参加祭奠的众弟兄和几位弟媳侄子陪同小叔一起合影留念。下午五时许,我们分别乘上
6部汽车告别了东至,返回到安庆,下塌在集贤宾馆。晚上在一家酒店进餐,宴席上兄弟们开怀畅饮,尽情述怀。大家回忆往事,交流现状,说不完的知心话,诉不尽的兄弟情。
  晚饭后安排了一个小型会议。首先我将这次祭祀活动的筹备情况和进行过程作了总结,代表众兄弟对五房三弟兄为修墓所付出的辛苦努力致以衷心的感谢。然后由敬宾二哥简要地介绍了近几年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筹备活动情况。他重点说明了联谊筹委会这几年所做的有益工作。其一是由几位德高望重的宗亲们热情倡导,成立了充满活力的组织机构;其次是经过近几年大量的走访调查,将徐氏后裔血缘关系的源流脉络梳理清楚了;另外还出版了多期《族务通讯》,将徐氏宗亲联谊活动提高到一个颂扬徐氏宗族文化的较高层次。最后他还介绍了联谊会今后的工作打算,重点是有关筹建徐氏文化园的设想,希望众兄弟今后积极参与和支持。敬宾二哥的讲话赢得一片掌声。接着由际友等兄弟相继发言,对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为家族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并表示今后一定要为联谊会活动尽心尽力。会议最后还分发了各房家谱整理初稿,并确定每房专人负责,在近期内补充完善,然后交我汇总,为日后家族重新修谱做好准备。
  第二天众兄弟相继离开安庆,有的继续去怀宁老家祭祖,有的返回工作单位。大家分别时互道珍重,相约几年后大家再次团聚,重历难忘的清明祭祀活动。

 

怀宁伯璨公房八修宗谱告竣

合肥 徐洪亮

  怀宁县获浦潭伯璨公系八修宗谱,经过一年又十一个月,于三月十八日,在怀宁县金拱镇告竣出谱。
  此次八修宗谱计为二十卷。宗谱既继承了七修的优良范式,又在内容和版式等方面作了不少改进。如:为了阅读便利,编辑了大量图解、图片、源流述文、目录、居地标注,这对寻根问祖提供了良好条件。又如,为了方便族人订谱、存谱,采取了首卷、房谱、末卷三卷组合成小套谱,从三卷中即可览知自受姓始祖若木公而下至族人自身之全世系。此外,在族史、迁徒等方面也作了一些研究和考证。通过八修,世系脉络梳理更加清晰,达到“承先启后,联宗睦族”的目的。
  迁怀邑获浦潭始祖为伯璨公。璨公于明代中叶(距今约五百八十年),由潜山沙河黄鹤塘迁至怀邑获浦潭。今为怀宁县高河镇胜利村。七修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已间断六十三年失修,族人殷切希望续修家乘。二
OO四年四月在广大族人支持下,组成了编委会,编委会由名誉顾问洪斌、洪生、张生、洪宝,顾问累寿,主编洪亮,财务主任洪高,办公室主任洪旺,编委洪涛、造发、造明、洪周、赞春组成。在编务人员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如期完成,圆满了族人的愿望。
  八修之中,一些早期外迁族人,因年代久远,失去联系,此次未能参修,特别是迁往陕西兴安府平利县,湖北郧阳(今湖北竹山、竹溪、陕西平利),浙江金华兰溪,江苏溧阳南京五大分支,人数约数千人未能取得联系,实为憾事。希望远迁宗亲闻讯后取得联系,商讨后续事宜。


                                                       本期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徐一明摄影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