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十八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十八期
 

Word电子文稿)  

2006年6月18日

 

  

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注册问世

“北徐中心”简介:

    我国素称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昌盛、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已经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绩。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姓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境内已收集姓氏23000多个。根据对4100个姓氏人口数量的调查,占我国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0.1%以上姓氏有129个。这129个姓氏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87%
    徐姓在我国新排序中占第11位。人口约2000多万,在总人口的比例约近2%。徐姓自夏朝初年,若木公得姓以来,已延续140多代,历经4000多年。其成员现已分布到全国各地的20多个民族中,海外10多个国家都有徐姓的华人与华裔。历代以来,人文汇粹,至今不衰。族中编纂的各式谱谍,约在1000种上下。

北徐中心”标志

    图案刻以“徐”字

  左半部的“ㄔ”旁写为三划,象征流动的水。用古篆体写成鸟形,表示对凤鸟的崇拜(表示古代徐氏之图腾)。也象征雌性。

  右部的“余”字。上部似矢,下部为木,表示始祖若木;矢即表示徐为东夷后翌族的后代。也象征着对天的崇拜。

  标志整体由雌雄二体构成。寓意以鸟为崇拜对象徐族及其古今文化在交流和滚动中前进发展。

  建国以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贯彻中央“三部”通知,即收藏各类家谱、编辑《中国家谱总目》的文件以来,在其精神的鼓舞下,各族谱谍的编纂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兴旺起来。徐氏族人也不例外。据各地信息得知,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都有徐族人在进行续谱或编谱,同时各种编谱机构、联谊会、宗亲会、研究会等组织也纷纷建立,并呼吁北京宗亲建立相应机构,以便相互协调。为此,北京以徐自强为首的一些宗亲,筹建了“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简称“北徐中心”)。

  现在,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已于2006111日,正式批准发照,成为合法的民营企业。

  “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之名称,实为北京古代现代徐氏文化(包括古徐国文化)交流之意。简称“北徐中心”是为了便于行文和交流。

  “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的宗旨是:开展广泛的多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促进徐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强徐氏宗亲(包括海外华人华裔)的联系与团结;为建设富强国家与和谐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的任务是:编纂《中华徐氏通谱》;交流各地区研究徐文化(包括古徐国文化)的状况与成就;加强与各地徐氏宗亲与其组织的联系;编发交流简报;筹建徐文化陈列馆或展览馆以及追思阁等。 

  “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是一棵幼苗,希望得到宗亲族人的关爱与支持,使能茁壮成长!

     

     注:此文稿为“北徐中心”提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
7号东20(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邮政编码:100034   电话:010-66518504   法人代表:徐自强

     徐自强   考古学教授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秘书长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专家

 

 

九九归一 六六合整

宿松县召开徐氏宗亲代表会

会议选举产生了宿松县徐氏宗亲会 通过了《宗亲会简章》 确定了今后任务

   蒲月仲暑,榴花嫣红。公元二○○六年六月十一日,宿松县近百名徐氏族贤,代表着九支族,两万余名宗亲,欢聚在县委党校宾馆会议室隆重集会。会议由徐务滋宗亲主持。代表们向徐氏鼻祖伯益、若木遗像三鞠躬后,徐芳田宗亲代表会议召集人作了《九支族贤欢聚一堂,两万宗亲合壁联珠》的专题发言;徐聿宗亲宣读了《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简章(草案)》。徐瑶东宗亲就宗亲会领导机构设置和组成人员及推荐名单作了介绍和说明。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举手表决通过了《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简章》,选举产生了宗亲会领导机构。(名单另发)

  会议一致认为:徐氏子孙都是伯益、若木的后代。全国无二徐。今天宿松九支合族,可谓是“九九归一”,历经六百六十年联宗,可谓“六六合壁”。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的建立是先祖的遗愿,族氏的期盼,历史的使命。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按照简章规定的任务,努力工作,全面落实。

  会议期间远在北京工作的徐太炎宗亲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皖西南及岳西县、潜山县等地徐氏宗亲联谊、研究机构的领导亲临大会祝贺。

  最后徐瑶东宗亲对会议作了小结。他说:“这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通过了简章,建立了宗亲会组织,选举了领导人选,确定了今后任务。希望会议之后,认真贯彻落实。要尽快建立和完美各分支的组织,做到有人办事。宗亲会经费来源于族民的自愿捐款和集资,是族民的血汗钱,一定要严格管理好,用好。通过宗亲会的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大会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胜利闭幕。 

                                                               (芳田  治斌)

 

 

九支族贤欢聚一堂   两万宗亲合壁联珠

———徐芳田在宿松县徐氏宗亲代表会上的发言

各位宗亲:

  今天,全县九支徐姓宗亲的代表,经历近六百六十年的慢长岁月,终于欢聚一堂,共商徐氏家族大事,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幸,值得庆贺和赞颂!就此机会,我以万分喜悦的心情,代表召集今天会议的瑶东、务滋、徐聿、皖南、明华、发桂、治斌等诸位宗亲,作个专题发言,以供各位宗亲在议事中参考,不妥之处请于指教。

一、徐姓的由来和发展

  姓,相传五帝时代就有(明顾炎武《日知录》);《廿五史钢鉴》说:“太昊(五帝之一)始制嫁聚,以俪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徐姓之源出自嬴姓,以国为姓(《中华姓氏通史·徐姓》)。早在远古时代,大约公元前2205年前,即夏王朝建立前的“五帝”时代,中华大地主要有四大部落群体:一是西部和中原地区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二是东部的东夷集团;三是南部的苗蛮集团;四是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其中东夷集团是一个很大的部落群体,北至辽宁南部,西到河南东部,南至安徽中部、江苏北部,东至勃海、黄海。东夷集团以鸟为图腾,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以鸟为官职命名(《廿五史钢鉴》)。后慢慢发展有姓氏,最主要有偃、嬴、子、凤四大姓。少昊,即皇帝的儿子玄嚣(《廿五史钢鉴》),五帝之一,是东夷部落的大首领,嬴姓。在古籍中也写作“少皓”、“少皞”、“少皋”,名挚(也作质),又称“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等,少皋的名字与鸟有关,挚即鸷,一种猛禽。少昊之后,由皇帝的孙子颛琐接位。颛锁,号高阳氏,五帝之一,颛锁当时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的首领。据《史记》载,颛锁有个孙女叫女修,吞食一粒燕子卵而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大业成人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叫女华的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生于曲阜,偃地,故帝赐姓偃。上古时偃(包括盈、奄)均是赢的转音,实际上与赢是一个姓。皋陶在舜时期,掌握刑罚,同时参于大禹治水有功,深得禹的信任,准备禅位于他,但皋陶去世早,大禹把今湖北英山、安徽六安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皋陶葬于六安,故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也说三个),被封在英、六等地。长子大费(读闭),又称伯益。《史记》说:“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赢氏。”这就是说伯益,随父长期辅佐舜和禹有功。被舜帝(五帝之一)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少皋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的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弟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秦、徐、赵、黄、江等十多个姓氏则奉伯益为血缘姓祖。伯益,也写作伯翳、伯繄、柏翳、化益、益。伯是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伯益也是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益也写作繄,凤凰之别称(《离骚注》)。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和有卓越贡献的英雄。如前所说伯益通鸟语,舜使益掌火,火烧树木,开发大片土地,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吕氏春秋》中讲“伯益作井”,凿井就是伯益发明的。伯益佐禹治水功不可没,舜赞赏伯益,将其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为伯益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禅让给皋陶未成,又准备将位传给伯益。伯益和他的父亲一样,淡于权位,为大禹守孝三年后,主动避让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公元前2197年,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历16帝、430余年,据《战国策》、《韩非子》记,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权巩固,开始进功伯益。夏启六年,即公元前2191年,伯益被害。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隆重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也就是人们常称中国为九州之徐州(九州乃禹所定,《史记》有载)。这就是许多徐氏宗谱中所记载的封国受姓之来源。从此,徐姓脉络清晰,徐姓宗族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徐姓公认的血缘始祖。从以上看出,徐姓历史悠久,近四千二百年;同时拥有父系是东夷少昊、母系是华夏炎黄的显赫家世。合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黄帝氏族代表的龙文化和少昊氏族代表的凤文化的“龙凤呈祥”。

  关于徐姓来源还有另两种说法,一说出自商人之后的子姓,有关史书虽有记载,但难以考证,商人也是东夷集团,子姓与徐姓一定有联系,殷氏六族中虽有徐氏,这是夏之后的事,至少比若木时代晚了几百年;二说出自黄帝之后,从时间上看不矛盾,但提前了许多,最主要的是没有多少资料可考,似乎有些牵强和简单;还有些徐氏家谱把徐偃王当作徐氏第一鼻祖,这是不合历史的。徐偃王虽然是徐氏历史上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的祖先,但毕竟是公元前1000-900年间的事(见《史记》和《后汉书·东夷传》),晚伯益近千年(三十多代),就是今人徐旭生考证的徐偃王与东周楚庄王同时的说法,即公元前719年至696年,也要比若木晚几百年。故不能将徐偃王作为徐姓的第一始祖。但徐偃王确实是我们徐姓子民为之骄傲和崇拜的一位远祖。“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国力强盛。周穆王伐徐,偃王完全可以反攻为胜。而偃王仁,不忍斗其人,故败走彭城山里,百姓随之者万数,因此,此山命名为徐山,徐州也由此而来。综上所述,徐姓出自赢姓,东夷少皋之后,以徐国为姓的渊源,史书记载较多,专家学者考证有据,大多数徐氏家谱认同。

  下面说说徐氏的迁徙和发展情况。徐国天亡后,徐姓族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涯。除一部分留在原地外,一部分入吴,一部分西迁和北迁。传说徐偃王被周穆王打败后,死于彭城(今徐州)的山中;另说徐偃王南迁今浙江衢州一带,老死于此。至今,徐姓为衢州第一大姓,衢州及其周边地区建了许多偃王庙,无不与此传说有关。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的许多徐氏宗谱,都说是偃王的后代,也与这个传说有关。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有限,世系也很难说得清楚。从夏朝到秦朝,徐姓一直活跃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西汉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到河北、山西、陕甘、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四川等地,唐时始入福建和广东,明末入台湾。还有相继移居海外。秦汉时,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徐姓繁衍最盛,形成了东海、高平、琅琊、濮阳、东莞五个望族。我们家谱上的“东海家声远,南州世泽长”联语的东海,即东海郡,汉朝建置,治在郯(今山东郯城北),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费县、临沂、枣庄、江苏赣榆以南、建县以东、宿迁灌南以北地区。这个范围也是始祖若木的封地。因此,东海郡成为徐姓的发源地———第一大望郡;南州郡则是迁徙以后形成的望郡。南州在哪里?按照有些家谱的说法,徐 (稚)是偃王之后,字孺子,时人尊称他为“南州居士”,由此推断,南州郡在江西无疑,有多大范围,尚未考。徐姓传承四千二百年,一百四十多代。这是许多家谱和学者的说法,并排有世系表。但稍加思索,就可以发现问题:断代、名讳不一等等。按常理,二十五年一代计算,至现在也有近一百七十代,怎么只一百四十多代呢?当然,这个家族历史有待于专家学者继续考证,我这里只是提出疑问,引起大家思考。徐姓在历史上占全国人口比例很高,宋时,徐姓大约84万人,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明时,徐姓大约192万人,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从明至今600多年中,徐姓由192万增加到2000多万,在当今全国13亿人中,徐姓占1.7%,排在第十一位。徐姓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不赘述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仅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徐姓中进士1015人,其中状元4人,榜眼、探花各5人(《中华姓氏通史、徐姓》)。《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徐氏历代名人685名,占全国名人数的1.5%,排在名人姓氏中的第十位;徐姓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可见徐氏人文会萃。

  二、徐氏迁松及修谱的情况

  据初步了解,宿松徐姓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主要有九支:

  (一)均玉公,俗称啸麦山祖。明迁松,具体时间无考。均玉公,明洪武甲子即公元1384年乡试中举人,先任四川华阳县令,后任江西吉安泰和县令,遂转松广文,广文即孺学教官,敕授文林郎官(正七品)。迁松时间应在江西任职后的明洪武后期。明洪武执政31年即公元1368年至1398年。由此推算,均玉公迁松600多年。均玉公由建德宫营(今东至县)迁松,现主要居佐坝,星散全县各地,袭24代,人口5100多。(修谱概述略)。

  (二)细二公,俗称长岭铺祖。细二公,元学士(为编篡书之官)。元至正十年即公元1350年,细二公父子(子系诰封推官)由江西饶州鄱阳凰冈尽室迁松,至今656年。细二公居县城北门,后迁长岭铺,五里的响堂山,佐坝的佐坝街,韩文的甘湾等地。细二公裔之族弟的八世裔焕三公,任宿松县令,先居宿松,后迁居湖北省蕲春县,今宿松无焕三公后裔。细二公裔延续至今27代,人口5000余。(修谱概述略)

  (三)万佳公祖,俗称河塌乡金岭祖。细二公之胞兄细一公的四世裔万佳公和堂兄洪凤公于元未明初,自江西瓦屑坝迁松,距今六百余年。初居陈汉,后洪凤公迁太湖,今宿松无洪凤公后裔,现主要居河塌乡金岭,相传二十多代,人口300多。(修谱概述略)

  (四)志远公, 俗称别嘴祖。 明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由豫章丰城(江西瓦屑坝)迁松,历时602年。现主要居、、许岭。相传25代,人口4400多。(修谱概述略)

  (五)德槟太公,俗称南门祖。德槟太是三位祖公。德公讳德合公,是槟太二公的族兄;槟太二公是堂兄;太公讳太和公。德、槟、太三公于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由江西洪乡(现地名未考)迁松,已636年。德公居廿五里墩(阔皮坦),现部分迁居袁屋等地;与德公同时迁松的还有两胞弟,因后迁徙无常,现无考。槟公和太公始迁湖北黄梅县,一年后迁松,居县城南门,后部分迁居洲头的官棚、佐坝的松梅等地。槟公之胞弟榔公同时迁徙,因婚定居黄梅。德槟太公裔在宿松延续二十多年代,人口2000多。(修谱概述略)

  (六)瑾一公,俗称梅林祖。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由江西瓦屑坝迁松,至今637年,现主要居许岭,延袭26代,1600多人。(修谱概述略)

  (七)甫兴公,俗称高岭乡徐屋祖。明未(大约公元1640年)迁居宿松北乡赤岗庄(今高岭乡枫岭),至今560余年。从何地迁来无考,其后分居高岭徐家大屋、高家楼、王家珑、照皮山、县城北厢等,至今繁衍25代,200多人口。(修谱概述略)

  (八)传邦公,俗称长铺镇郭屋祖。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7年),由太湖迁宿松赤岗庄枫林嘴。距今540余年。现主要居长铺镇铁寨村的郭屋和河塌乡的鲁元。据该族谱载,江西饶州凰冈密祖(大太祖)之裔宗泗公于南宋时(公元1131127847年)由江西瓦屑坝迁太湖县铁石滩,距今700余年。宗泗公的第三世湖、海二公,一次同船遇风,海公落水而殁,湖公许愿造桥,风即止,湖公以为神灵相救,即筹资造桥,就是徐家桥。传邦公是宗泗公的第八世裔;宗泗公的第十二世裔应琥公于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17年)由太湖迁宿松对塔庄便驾桥,距今300多年。这两支迁松祖相隔近200年,在宿松延续18代,200多人。(修谱概述略)

  (九)演凤公,俗称洲头乡徐家坝祖。清光绪年间(1875-1907年)由江西省湖口县棠湾迁松,至今100多年。现居洲头乡丰乐村徐家坝。现有100余人。(修谱概述略)

三、关于建立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的建议

  宿松徐氏宗亲散居全县各地,几乎遍及各乡镇。解放前,我们的父辈曾想联宗修谱,因战事被搁。解放后,思想偏左,禁止修谱,所以一直未成。现在,政通人和,年丰世盛,百载难逢。据我们与各支族贤达联络,联宗合族,族民反响热烈,无不为之奔走相告,一致表示赞同和支持。这是因为同祖同根,血脉相连。九支同脉,真可谓“九九归一”,六百六十年联宗,真可谓“六六合整”。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徐氏宗亲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宿松县徐氏宗亲会。宗亲会就是宗亲的联合会、联谊会。把“联合”、“联谊”省去,表示更准确,更简明。会者、聚合、聚集之意也。包含了“会师”、“会合”、“集中”、“统一”、“联结”等丰富的内涵。也不是“筹委会”,因为筹备工作已经结束,今天就要建立正式的宗亲会了。

  为什么要建立宗亲会?我们认为,这是先祖的遗愿,族民的期盼,历史的使命。建立宗亲会,至少有以下五个有利:第一,有利于族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族民的团结,特别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联宗,就近方便,已迁外省外县的,路途遥远,联系困难,失去联系几百年。将来发展趋势必然以地域为依托联宗(含已合修的临近的县域)。以后,就不再为寻找迁出者而费人力、财力了。第二,有利于寻根认祖,联宗修谱。现在,许多族民只知道自己姓徐,知道父辈及以上几辈,再上溯就不知晓了。还有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同宗不识,同姓不认,一家人不知一家人,许多祖坟不知晓,无人问津,有的被毁,也未修复,作为子孙后代,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现在,虽不提倡大规模修祖坟,但敬祖祭祖总是要的。建立宗亲会,经过联宗修谱,就可以逐步改变这种局面。第三,有利于传承徐氏文化。徐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部分,有许多优秀文化遗产要保护,有许多厚重的文化传统要继承和发扬。建立宗亲组织,就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员,搞些考证研究。过去各支族老谱,基本是手稿墨谱,难免有遗漏和失误,加之年代久远,每次修谱缺少考证。这项工作,纷繁复杂,单靠一族是不行的,必须要联合起来,通力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班子,来做这一工作。第四,有利于地区、省、国家的联宗活动。现在,全国各地徐氏文化研究,联宗活动非常活跃。2004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中华徐氏宗亲联谊会;200411月,江苏徐州召开了徐国历史研究会;20053月,安庆地区在潜山召开了皖西南徐氏宗亲首次座谈会。我县徐聿、徐发贵、徐火保等宗亲赴会。我县建立宗亲会,必将进一步推动地区、省、国家的宗亲联谊活动。第五,根本的就是有利于繁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推动人类历史的进程。建立宗亲组织,吸纳族中贤才、能人建设宿松,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教育族民继承传统美德,促进宗亲和睦,社会稳定,必然带来宿松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如何建立组织?我们提议:此次会议,经过蕴酿讨论,正式成立宿松县徐氏宗亲会,通过《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简章》。协商产生宗亲会组成人员。《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简章》(草案)就宗亲会的性质、机构、工作任务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规定,通过后作为正式文件发到各族、各房,并通过各房族向族民作广泛宣传,使广大族民都知晓。宗亲会的领导机构吸收族内贤达参加,以离退休人员为主,考虑到工作需要和承先启后,也吸收一些尚未退休,年龄偏大的同志和一些村支部书记及族贤参加,组成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九支各族都有族贤参加,人数多的可适当多些。在会前,我们经过与各族协商,有个推荐名单和简历,提请会议协商决定。

  建立宿松县徐氏菀嵩堂。宿松县徐氏宗亲会成立后,要有活动和办公地点。要积累资金,在县城建设宿松县徐氏总祠即宿松县徐氏菀嵩堂。菀嵩即皖松的谐音。菀,蘩茂旺盛之意;嵩,高山也。表示宿松徐氏子孙繁衍,氏族高耸。菀嵩堂陈列徐姓之源及始祖和历代名人的图文资料。既摆放九支迁松始祖的名讳、画像、简历,又收藏和展示各支族从自迁松以来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优秀成果。真正成为缅怀徐氏始祖和先贤及迁松诸祖和先烈的场所,对为对徐氏子孙后代进行族氏文化传统教育的课堂。成为宿松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关于宗亲会资金问题。要开展族事活动,编修宿松县徐氏联谱,新建宿松徐氏菀嵩堂等都需要资金。筹措资金采取捐资和集资等方式。号召族内离退休人员、财政供给人员、族内企业家、热心于族务事业的社会贤达自愿积极捐款。投资者入总谱,达一定数额的赠谱一册(具体办法另定);集资额定标准,收取办法另订。县宗亲会严格管理经费。每年召开一次会长理事会,审议经费使用情况。参与族事工作的离退休人员和财政供给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律不取报酬,无工资报酬的可适当给予生活补贴,出差费另计。财务工作由行政组拿出具体管理意见,交会长理事会决定后实施。

  关于联宗修谱的问题。这是各位宗亲最为关心的问题。九支合修通谱,是一项浩繁的巨大工程。谱如何联,派如何系,老谱如何继承,新谱如何续写,世系排列,如何查找方便,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所创新;历代名人记载清楚;现代人物录入有序;家训家规既保留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还要朗朗上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徐氏特色;文化教育亦有佳篇。争取编成系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文艺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于一集的家谱。修谱先由编辑组提出整体方案,交会长顾问理事会讨论决定。从现在起,各支族可作些调查研究,熟阅各自老谱、续谱、吸收好的修谱经验,精心策划。一定要集各支族之力,搞出一部精典的联谱来。

  最后,兴占一律以颂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的成立:

徐姓源嬴国受封, 子孙蕃衍遍寰中。

益公奠定千秋业, 木祖传承百代宗。

发轫东夷东海望, 徙迁南越南州拥。

九支一脉今相聚, 六六旬年合宿松。

  谢谢各位宗亲!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宿松县徐氏宗亲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名誉会长:
   
徐瑶东:原中共宿松县委副书记,
            现任市教育局调研员(正县级)
 
总顾问:
    徐太炎:现任北京市控股集团副总经理、
            北京市宿松同乡会会长。
(正厅级)
  问:
    徐 行:江苏省武进祖裔。原县教委主任,退休。
    徐志鹏:原合肥工业大学处长,离休。
    徐冬友:原东至县司法局副局长,退休。
    徐雅群:原浙江大学教授,退休。
    徐天长:安庆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徐林学:现任淮北某厂副厂长。
    徐叶琴:现任深圳市对港供水局局长。
    徐振文:原水利部门干部,离休。
    徐敬苍:原财政局会计股长,退休。
    徐志松:原安庆地区文联秘书,现授聘 于
            海南某杂志社主编,退休。
    徐仁华:原县经贸委干部,退休。
    徐晓初:族贤。
    徐祥忠:族贤。
第一会长:
    徐务滋:任区、乡书记三十多年,现任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顾问,退休。
    长:
    徐芳田:原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退休。
常务副会长:
  徐 聿:原县农行纪委书记
,现任皖西
            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委员
副会长:
    徐焕南:原完中副校长,退休。
    徐发贵:原县医院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退休。
    徐子僖:现任县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族贤。
    徐仁寿:原村书记,族贤。
    徐火保:原佐坝邮电支局局长。
    徐治斌:现任县水政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
    徐振斌:原县检察院检察委员,退休。
    徐爱梅:现任县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徐留虎:现任村书记,族贤。
    徐明华:原初中校长,退休。
    徐林河:原村书记,企业家,族贤。
    徐珍生:原供销部门干部,退休。
    徐芹水:原乡广播站站长,退休。
    徐扬灿:原村干,族贤。
      洲头乡丰乐徐家坝祖裔待定一名。
秘书长:
     徐治斌(兼)
副秘书长:
     徐春波:广电局股长。
常务理事、理事(略)

 

 

枞阳徐氏源流及其近期活动

  现居枞阳县(原属桐城)白云区(原名小岭)白石乡(原名石溪)等地徐氏宗亲,均系元季由江西婺源(原属安徽)迁入。

  据该支同治辛末年(公元一八七一年)宗谱记载:始祖“复亨公字时绎,任户部郎中,徽州婺源县南乡徐村人。生卒失纪。配陈太君,生子四:寿一、寿二、寿三、寿四。公于元季由徽迁桐,后携幼子仍归婺源徐村(一说迁居青阳,即东堡徐。复亨公之墓亦葬此地。待考)。太君及三子居桐城石溪焉。生卒失纪。葬东乡石山保二甲石溪镇南半里师堂西子山午向,立有碑记。”

  又据该支十八代孙徐守先一九九二年考证续补,称:“后代繁衍子孙在不同年代散居各地。陈太君同长子寿一公仍居石溪镇苎城堡,寿二、寿三及寿一公部分后代分居小岭、义津、钱桥、庐江、怀宁等地”。

        该支在清乾隆以前曾修过六次家谱。道光年间七修后,就分支各自编修。同治辛末年、宣统二年分别八修、九修。

        复亨公四世孙永兴公于明成化初年(约一四七0年前后),由小岭迁苎城,为该分支始祖。他在此修祠建族已数百年。该公于同治辛未年主持八修宗谱,定名“永思堂”。辈字派号是:

兴善亮思日,飞潜自可时。

希德懋开远,秉礼振纲维。

孝友传佳本,文章做国基。

永言以定派,万事奉为师。

        传承姓氏文化,代不乏人。即使在那左倾阴影条件下,也有人不怕当“老右”,暗箱操作。徐氏宗亲也不例外。该支徐子诚、徐守先两位先生,分别在一九八八年、一九九二年承受种种压力,难能可贵征集、整理、打印了该支的“徐家史”、“东海徐氏考证续补”等珍贵资料。其用心正如徐子诚先生所言:“是为了总结历史,承前启后,惠及子孙。……对后人研究社会史,徐家史将会起抛砖引玉作用。”

        如今,枞阳苎城徐氏宗亲,在这政通人和的日子里,又开始了承前启后的接力赛。今年四月十二日发出了“五修徐氏家乘公告”,文曰:“我祖兴三公,由小岭迁苎城已五百四十多年,家谱也多次修纂。最后与小岭同治十年(辛末)合修距现在已一百三十多年。……今天,作为祖之后人者孰有修明伦纯之心手!在本族德高望重诸公积极倡导下,决定五修家乘……。”

  (据徐剑英、徐国威宗亲提供史料、信件整理———编者)

 

 

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简章

(经二零零六年六月十一日全县宗亲代表会议通过)

  一、为继承和弘扬徐氏优秀文化,加强徐氏族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联络本籍海内外宗亲热爱家乡,建设宿松,团结和带领徐氏族民,与全县其他族民一起,同心同德,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特建立宿松县徐氏宗亲会。
  二、宿松县徐氏宗亲会在国家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宗亲会依法维护本族民的合法权益,支持族民履行法律赋于的义务。
  三、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徐氏文化,继承族氏美德,敬祖睦族,联宗合族,统一派序,合修通谱,光宗耀祖,鼓励和教育徐氏族民爱国守法,举孝致信,倡荣弃耻,修德行善,和乡睦里,勤劳俭朴,创业求新,努力做个国家的好公民,徐氏的好子孙。
  四、宿松县徐氏宗亲为全县徐氏公民的联合组织。凡现住宿松县,或祖籍宿松、现居外地以及虽已外迁,但已合修家谱的族民,都是宿松县徐氏宗亲会的成员。
  五、宿松县徐氏宗亲会设名誉会长、总顾问、顾问、第一会长、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组成人员由各支族推荐,协商产生。内设秘书长,暂设编辑、行政、资料三个组,负责日常工作。全县各支族亦应建立相应机构,根据族民人数,设置顾问、族长、副族长、房理若干名。内设编辑、行政两组,办理有关事务。县宗亲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通报情况,部署工作,审议财务,决策重大活动和人事变更。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六、建设宿松县徐氏宗祠,命名为菀嵩堂。菀嵩即皖松之谐音。菀,繁茂也;嵩,高山也。表示宿松徐氏子孙蕃衍,氏族高耸。菀嵩堂作为宗亲会活动场所,既是徐氏文化的展览馆,又是族氏文化资料库;既是缅怀先祖的祭地,又是对徐氏子孙进行族氏传统教育的课堂。要集全族之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建设好宿松县徐氏菀嵩堂。
  七、主办《菀嵩堂讯》,内部不定期发行。主要刊登徐氏文化有关资料,徐氏族民活动情况,交流信息,宣传徐氏族民在社会、经济等各项活动中的典型人和事。待条件成熟时,建立菀蒿堂网站,以联络族民,积累资料,把族事活动融入现代文明的网络之中。
  八、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宿松县徐氏宗亲会内设的行政组,配备兼职的不取报酬的会计、出纳人员,专门管理宗亲会的资金,制订严格的制度管好财务。宗亲会号召,全县徐氏族民,族中离退休和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族中企业家和个体业主,族中贤达,族中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族贤,积极捐款,为族事活动作贡献。必要时,如修谱、建祠,可适当向族民集资。资金有一定积累时,在族内开展济困助学活动。
  九、宿松县徐氏宗亲会,接受地区、省、国家徐氏宗亲组织的指导。宿松县徐氏宗亲会加强与全县其他宗亲组织和族民的团结,共同为繁荣宿松经济、建设新农村而奋斗。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