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十一期
 

Word电子文稿)  

2005年10月18日
 

 

 

浙北寻宗记

◆ 老 达

  中秋前夕,气候宜人。笔者同怀宁县高河镇徐氏华三公“祚衍堂”七修家谱委员会主要领导炉生、累奎、黄松等首次赴浙江北部—长兴县煤山镇寻访早年迁居到这里的宗亲。通过看—看家谱,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这句精辟的古语,恰当地揭示了人类“根本思源,认祖归宗”的天性。

  
摘自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祠堂博览”总四期,载:普建国先生的“水流万里总思源”文。原载
1998212日《文汇报》

叙世系脉胳、看当代煤山宗亲的境况;访—访先祖迁居历史、访古今宗亲在煤山创业兴家史;谈—谈七修宗谱谱稿、谈这次续修的意见和建议等,使间断五十多年的宗情,又展现出新的风采,形成了难以言表的团结、和谐氛围。

接待胜佳宾

  按民间风俗,凡由祠堂所在地外迁的移民,均尊称老家的同宗为祖庭宗亲。
  
913-15日,浙北的宗亲对祖庭来访的宗亲以胜佳宾的规格接待迎送,深情感人。年逾古稀、身患癌症又做过大手术的海棠宗亲(人称海老)和老伴张冬梅,获悉老家要来人,他(她)俩亲自上街买食品、果品、高档烟酒、茶叶等,还招回大女、小女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十三日下午三时我们到达不到一小时,散居在一镇四村的宗亲代表积芳、锦良、正法、来法、天意、小华等,不约而同的带着各自准备的谱稿、史料,聚集到海老家的客厅,叙旧议今,开怀畅谈。海老夫妇自己节衣缩食,而招待我们的竟是高档香烟,安吉出口名茶,以及各种鲜果、瓜子等。近十人作陪的晚餐、家宴,由他老伴领着两个女儿下厨房、当服务员,作出二十多个有地方特色的浙菜。其子累苗当酒司令,喝的是高档佳酒。如此盛情厚意,饭后一直谈到深夜,似有说不完的话,有相见恨晚之感。
  我们一行五人,住在海老家,客气有余,已过意不去,但这里的宗亲们,尤其是海老父子,还嫌不够,说:“亲不亲,故乡人。不是宗亲血缘,请都请不到。”执意要陪同我们考察长兴县城新变化,品味浙北风情,住一宵星级宾馆。盛情难却,次日,我们遵意考察了几位宗亲开发矿业的现场后,又考察了在改革开放年代迅猛发展的长兴县,该县近十年,尤其是五年来,是县级牌子,地级框架,全县财政收入由原来的一亿多元发展到去年十三亿多元,今年可望十七亿元。这里有我们徐氏子孙的一份奉献。我们还参观游览了新开辟的公园,由长兴县城到太湖南岸的开发区以及有特色的建筑文化,陪我们到“茗香轩”茶座,各取所需,品尝了茶文化。累苗宗亲还邀请该县开发区钱书记、财政局陈局长作陪,举行晚宴,夜宿县城三星级宾馆,开支不小。

宗情垂千古

  中国有句古话:“只有千年宗家,没有千年亲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无论是五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建国后一个时期左倾路线年代,乃至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当今社会,各个姓氏的血缘关系,始终是构成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石。迁居浙北一百余年的徐氏宗亲,从先辈留下的遗墨到当代后裔的谈论中,他们都是“身居他乡,心怀祖庭”。早在1931年“祚衍堂”六修家谱时,这里的先祖不顾路途遥远,即时送谱稿到老家参与续修。1949年建国后,宗亲们仍思念着联宗睦族,续修宗谱,弘扬氏族文化。寻访座谈中,年逾八旬而身体尚健的积芳老人,拿出他密存六十余年的先人遗墨为佐证。这位老人的先父名子宾,一九五一年已谢世。生前,他是这里徐氏唯一的文化人,他渴望寻根修谱,但当时他已年近古稀,同时社会条件和经济状况又不可能。为传承先人移居浙北,艰苦创业的历史,1950年他为其父贵俊公写了一篇传赞,文中厚望今后续修家谱时,录用其遗墨。希望:“家乘告竣之日,聊诉一生大概,以为纪念,云云”。现在,重读这篇珍贵的文墨,更增添了当代后裔保质保时做好七修家谱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遭受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这里的子龙宗亲,不顾造反派批斗、戴高帽子的危险,偷偷地将1931年六修老谱中第十卷,即本房贴身谱暗藏起来,直至他死后,由其子小华交给了海老,为七修立了大功。

  近几年,尤其是2003年以来,以海棠、积芳为代表的浙北宗亲,眼看他姓都在联宗修谱,唯我徐氏华三公后裔无人问津,深表忧虑,他们不仅多次电话与祖庭宗亲联系,还于去年四月二十日专程从浙江到怀宁,组织、参与了讨论七修家谱的宗亲代表会,直至四月二十二日筹委会成立,海老执意承担了这次会议的全部费用,他还高兴的承诺担任七修筹委会名誉主任。一年多来,他们不顾年迈体弱,带病活动在长兴、安吉两县的宗亲中,多次上门填表格,开谱稿,写传赞、书家史,忙得不亦乐乎。乡人,族人默默祈祷:祝福他俩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浙北宗亲非常理解七修中经费困难。海老父子先后捐资一万伍千元。正法宗亲闻讯赶来看望我们,当即捐资一万元。他们为七修宗谱提供了经济保障。座谈中他们还询问老家可有修复祖祠的计划?需要多少资金等等,从事企业的宗亲,有的还试想投资到老家兴办企业,支持祖庭经济的发展。这些朴实无华,一见如故的言谈,使我们感到:融化在族人血液中的血缘基因像万里长江那样,永不枯竭,源远流长。

百年发展史

  怀宁沙河徐氏华三公部分后裔何时由皖迁浙?六修家谱上无明确记载。据海棠、积芳等宗亲回忆,儿时,长辈们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浙江好挣钱,一去三五年,说声要回家(回安徽),没有盘程钱”。说明先辈,因生活所迫,开始是春去冬归,到煤山老板开办的四亩墩、四都广兴等煤矿打工,下井挖煤,干的是苦活、重活、脏活、险活。后来,清末民初,华三公裔十七世祖贵发公、贵俊公;十八世祖子元公、子宾公等,开始全家搬迁,当时交通不便,先祖们都是肩挑箩担,有的偕妻背子,经过十多天徒步,先后到这里租种田地、下井挖煤、打短工、做长工,以求谋生之计,分布在煤山街、煤山村、四都村,新庄村。迄今约100年以上。

  搬迁后,先祖们在异地、他乡落户成家的困境以及艰苦创业、勤劳兴家的精神风范,见之于子宾公生前给其父—贵俊公撰写的传赞。这里摘录几段,以敬先辈兼启后生。

  “家无内助之资,外无维持之费,无可如何?只得男工女适”。说明初迁时,穷困潦倒,只得将女儿找婆家,男的去打工度日。

  “所见者皆是萍水,所入者皆是他乡。往来络绎如斯”。子宾公引用唐代大名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上的“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名句,倾吐先祖当年身居异乡,举目无亲的窘境。

  “在浙邑南乡白马、章村地方破地开荒。日积月累,囊中稍余。”说明先祖身居山野茅棚,以游居开荒为业,节衣缩食,家境稍有好转。

  “如是株守梓里,治家整肃,鸡鸣早起,田畴桑麻,诸务担任无怠,创立基业,重建新居”。先祖以开荒所获微利为原始资本,进而租种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百事不怠。这时才建筑新居。

  “架造新筑,不辞辛劳,教子课读课耕,不让燕山义方。”就是说,为建造居室,先祖吃尽千辛万苦。有了定居生活,加之经济上稍余,便送子女入学就读,注重对下一代的智力开发,不要误了子孙的前程。

  上述几段文字,既是真实记载了100多年前,先后迁到这里的21户,57位先祖们,在浙北落户成家立业的发展史,也是他们遵循“耕读传家”的祖训,以“愚公移山”精神,而发扬光大的正气歌。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宗亲现在怎么样呢?毫不夸张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胜、胜……于蓝。

  一百多年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这里广大宗亲,在先人开发的热土上,延着前人的足迹,继承、创新、发展、大发展。

  人丁数、质大增长。经过百年繁衍,现已发展到77户,398人。不仅人丁数量上比过去增长了六倍,而素质上大大提高。文化上,建国前只有一个文化人,现在人丁中百分之七十左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0多人。

  政治、技术素质大提高。建国前,这里宗亲,除个别执教、从政外,绝大多数均以种田、打工为业,技术上只会耕种传统农业。现在则大不一样,政治上,担任村、镇以上干部的有20余人,大多数从事工、商、贸或兼营现代农业,有40%以上宗亲,掌握一门以上技术。

  经济上长足大发展。煤山镇是长兴县经济发展较快单位之一。据介绍,全镇去年国民生产总值44亿元,去年财政收入2.4亿元,占该县财政收入近五分之一。而徐氏宗亲在该镇兴办大、中、小型企业的就有十余家,其中搞矿山开发的有四家,如正法宗亲创办的煤山建筑材料公司,年采石灰石160万吨,产值2200余万元,向国家、地方交纳税费650多万元;累苗宗亲创办的浙江山鹰集团长兴矿业有限公司,经批准可采石灰石矿山3000余亩,年生产矿石130万吨,产值2000多万元,向国家、地方交纳税费600余万元。他们是民营企业纳税大户之一。

  看现在煤山镇企业的长足大发展,当地乡亲们就联想起海老的往事。他原是个放牛娃,建国后他勤奋好学,只读过二年零三个月的私塾。一九五二年后,先后担任互助组长,高级农业社会计,四都村大队长。领导见他有干劲、会办事,一九七三年起就调任镇办企业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一九九五年退休后,镇政府返聘留用,直至2002年。三十多年来,他为发展煤山经济献计献策,奔走呼号,为引进外资牵线搭桥,他主管与外商直接谈判并取得成功,先后为煤山引进外资三亿多元(人民币),为煤山工业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今日欣欣向荣的煤山经济,在长兴县一直名列前茅。

  有其父,必有其子,累苗是海老的独生子。一九七九年高中毕业,后参加成人高考,获大专学历。一九八○年在部队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在新战友600多人中,他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子承父业,从镇办企业的修理工、供销员到村党支部书记,矿业公司总经理。“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现在,他把一个年产值2000多万元矿产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经济效益较好。

  由于煤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里的宗亲在告别贫困后,蒸蒸日上奔向小康。

         

                                                  200592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奋起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徐氏宗亲中的志士仁人,或积极投身于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或战斗在敌后方,无不表现出血战沙场,宁死不屈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开创未来,本刊特选登安徽、浙江两篇徐氏宗亲抗日事略。以激励后生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奋力崛起奔小康。

                                                           ———编者

    

浴血抗日沙场    巍巍民族正气

———爱国军人徐炯庵抗日纪事

  徐承钦  整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抗日烽火,燃遍中华,亿万军民奔赴前线,为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战。父亲徐炯庵就是这样一位浴血抗日沙场,弘扬民族正气的抗日爱国军人。他从抗战爆发,参加保卫南京,在广德进行的阻击战开始,到1945年日军投降,始终战斗在抗日救国第一线,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者。兹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根据他的遗墨和生前讲述,回忆他八年抗日救国的悲壮历程。

奔赴抗日前线    首战广德

  父亲徐炯庵(1910年一1990)名高(xún),号炜芳,岳西县来榜镇人。生于仕宦之家,其曾祖徐喈,清同治孝廉方正朝元,山东武城县知县。其叔祖徐贤杰,举人,内阁中书,广东连山绥瑶直隶军民府知府,其父徐仙侣,高等法官,潜岳名绅。父亲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素怀壮志,勤奋好学,就读潜山、安庆。九一·八后,目睹日寇侵华,毅然投笔从戎,就职军旅。1933年被安徽省保安处遴送豫、鄂、皖三省保安团队干部训练班,结业分回省保安团任排长、连副。1935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四期)1936年毕业,任省保安第五团一营一连上尉连长兼团军士训练大队长,驻防皖南。抗战前夕,省财政匮乏,省府常会决定,将全省各保安团一律改编为独立警察中队,分驻各县,经费由县供给。五团一连编为宁国县独立警察中队,他继任中队长。抗战爆发,8.13日军进攻上海,安徽形势吃紧,为加强抗日武装力量,省府又将各县警察中队收编为保安团。宁国警察中队编入保九团,团长赵达源与父亲曾在同一军旅,任命他担任一营一连上尉连长。

  收编工作正在进行,淞沪战场经激战,日军以伤亡40000多人的代价于19371112日占领上海后,即分路进攻南京,其中一路绕道浙江,进袭广德,向南京迂回。为保卫南京,国民政府调集川军第23集团军刘湘部队,赶赴泗安、广德一线阻击。保九团亦奉命开赴广德参战。守卫广德、阻击日军的是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中将,四川资阳人,是一位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是时,保九团尚未全团集结,团长赵达源命令,由宁国、宣城、广德等几个县独立警察中队收编的一营和二营的两个连,立即开赴广德战场,由饶国华师长统一指挥。

  1124日,参战部队全部到达,饶国华命令在广德以东的祠山岗、界牌、飞机场至浙江泗安一线,沿公路设防阻击,九团奉命守卫飞机场。当时,抗战方兴,全国军民义愤填膺,群情激奋。父亲更是满怀杀敌报国之志,临赴前线,寄书祖父母:“日寇铁蹄入侵,国难当头,身为军人,守土卫国,义不容辞,岂能顾及个人安危,请双亲珍重,勿以我为念。”即率全连官兵,进入阵地,在机场公路入口处,设置障碍,构筑工事,做好迎战准备。

  进攻广德的是日军牛岛师团,武器装备精良,数千人,来势汹汹,在飞机、大炮的猛烈火力掩护下,迅速摧毁并占领泗安,突破了饶师的第一道防线,直逼广德前沿阵地,在界牌与我军展开激战,揭开安徽抗日战争的序幕。

  约在26日,日军首先出动30多架飞机,对广德县城、机场和界牌前沿阵地,轮翻狂轰滥炸,城内一片废墟,机场设施被毁,我军工事被摧。紧接着大批日军装甲车、坦克直冲机场,父亲指挥全连官兵,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反击,日军被阻撤退,坚守了阵地。不到两小时,日军组织更多兵力,又向一连阵地冲来,展开激战,阵地丢失。傍晚,在兄弟连队的支援下,发起猛攻,又将阵地夺回。全体官兵发出“誓与广德共存亡,不许倭寇逞凶狂”的誓言。就这样坚持了两天两夜,阵地四次丢失,四次夺回。    28日终因力量悬殊,飞机场失守,被迫撤退。界牌各前沿阵地也相继失陷。一连撤退前,奉命将机场库存汽油点燃,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不断,机场变为废墟,敌人无法利用。

  界牌、机场失守后,28日傍晚,师部命令九团各连,在祠山岗、广泗公路上设置路障,阻击日军。父亲率一连和兄弟连队一道,连夜发动群众,将大批木料、门窗、家俱、石块堆集在近一公里长的公路上阻挡。战士彻夜未眠,凌晨又登上祠山岗公路南侧高地参加伏击。

  约早饭后,几十辆日军车队,从界牌向祠山岗进袭,行到路障前,纷纷下车清除。我埋伏在两侧树林、山坳中的伏击部队,立即用密集的炮火猛击。敌后续部队也大批赶到,组织还击。双方激战约半小时,我军突然发起冲锋,两侧伏击将士,怀着复仇   怒火,冲向敌阵。一连官兵在父亲率领下,冲锋在前,将士们用手榴弹、炸药包炸,点燃汽油烧,在不足两公里的公路上,敌我双方约2000人肉搏混战,几十辆日军军车被毁,数百日军死伤。我军也伤亡惨重,终因武器设备太差,傍晚退守广德县城。后据称:广德祠山岗阻击战,是我军继淞沪战斗后,抗击日军的又一次最激烈的战斗。

   祠山岗阵地失守后,日军大举围攻广德县城,30日晚,县城沦陷,师长饶国华自戕殉国,.保九团伤亡惨重,一连阵亡重伤30余人,一排长为国捐躯,轻伤人人皆是,战后九团奉命撤至当涂休整补充。  

   广德阻击战,在抗战开始就为安徽抗日战争浓墨重彩的写下了辉煌悲壮的一页。

攻克和县江浦    转战江淮  

  广德失守后,日军陷宣城,占芜湖,攻南京,1213日,首都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军主力退守川鄂,保卫陪都。安徽抗日战场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领的桂系第21集团军接防,战区司令部驻徐州。

  日军侵占南京后,气焰嚣张,妄图从南京、德州,南北重兵夹击,攻占徐州,打通津浦,沟通南北战场。立即分兵渡江,企图向北推进。李宗仁识破敌人阴谋,仅以少数兵力在沿江、滁县、明光等地截止,阻止日军北渡淮河,而将主力集结在苏北、鲁南,寻机与敌决战。当时,沿江防线仍归川军杨森指挥的20军担任。19381月初,保九团奉命渡江,阻击日军北进西侵。过江时,沿江各县城已被日军占领。九团到达和县西埠,经侦察,和县城内只驻日军一个连,团长赵达源决定,首先攻打和县。命令一连化装便衣进城做内应,一、二两营从西北两面强攻。父亲立即挑选30多名战士,携带短枪、手榴弹,化装成商贩、农民,混进城内,趁日军午饭之际,突然袭击。他首先冲进日军驻地,投掷手榴弹,30多名便衣战士,一齐涌进,仇恨的子弹、手榴弹向敌猛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撤云霄。城外攻城部队同时发起猛攻。日军惊惶失措,纷纷窜出南门由金河口登艇沿江逃走,一举收复县城。一连在城内毙敌2名,伤多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5支,子弹数千发。和县袭击战,保九团受省保安处传令嘉奖,一连长记功,发奖金200元。当时正是春节前夕,县城光复,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纷纷鸣放鞭爆庆祝胜利,向部队送慰问品,县政府也连夜赶回,安抚百姓。

  攻克和县后,九团士气昂扬,不断分头袭击日军驻点,一连攻占乌江后,驻防苏皖边界。团长赵达源经周密侦察,决定再打江浦。命令全团在乌江集结,三路疾进,夜袭江浦。其时,日军占领江浦未久,伪政权未建立,民心背向,讯息不灵。下半夜,九团已团团将江浦包围,而日军却毫无防备。凌晨,猛攻开始,一连担任北门主攻,父亲冲锋在前,率全连战士,直插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其它各门也相继攻入,全城枪声四起,爆炸声不断, 日军晕头转向,弃城逃跑,320日光复江浦。各大报纸即时报导这一胜利。江浦与南京近在咫尺,南京日酋极大震动,害怕已沿津浦线北上之部队,后路被切断,急令暂时南撤,在皖东充实兵力,与我军决战。九团奉命开赴津浦路沿线,拖住敌人,进行阻击。一连进驻滁县乌衣及苏皖交界的东、西葛,在津浦铁路沿线与日军战斗。时日军铁蹄初至,在津浦沿线只能依靠县城和集镇做为据点,昼出夜伏,保护其军用列车通过。父亲利用日军这一弱点,率一连在乌衣至东、西葛铁路沿线十多次袭击日军据点,与护路队激战。多次拆卸、炸毁铁轨,破坏铁路运输。4月上旬,他率部分战士,在乌衣以南的孙庄附近,连夜将四根铁轨的螺丝卸掉,造成日军从浦口开往蚌埠的军用列车掀翻7节,缴获敌人一批军火物资,受省保安处嘉奖。   

  由于九团及津浦线南段各抗日部队英勇奋战,迫使企图北上之敌,腹背受击,首尾难顾,一直被阻击在淮河南岸,与我军胶着对峙,使李宗仁、白崇禧得以集中40万优势兵力,取得举世闻名的鲁南台儿庄大捷,狠狠打击了日寇,大大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日军台儿庄战败后,增调更多兵力投入华东战场。不久,徐州失守,省政府由六安迁至立煌(金寨),桂系主力退守大别山,安徽大部沦陷。省保安部队,分散在江淮间开展游击。为便于领导,省保安处长赖刚将全省10个保安团编为5个支队(旅级),六、九团编为保安第2支队,支队司令陆廷选,六团长姚马民,九团长仍是赵达源,父亲调任保九团直属炮兵连上尉连长。部队由皖东开往麻埠,休整补充武器弹药后,奉命开赴阜阳,从1938 年秋至1940年春,九团一直坚持在淮河两岸的颖、亳、寿州和涡阳、蒙城间与日军开展游击战,多次攻占县城,不断袭击日军据点,使抗日烽火燃遍江淮。   

保卫古城寿州    血染沙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为掠夺淮南煤炭资源,实行“以战养战”。而近在咫尺的古城寿州,对其威胁极大。日军虽曾两次占领,但大部分时间仍掌握在我军手里,日军一直千方百计企图长期霸占。1940年初,保九团配合友军在合肥大蜀山歼敌500多人后,奉命调往寿州担任城防。我团刚进县城,驻淮南日军乘我接防立足未定,发动突然袭击。当时敌情不明,我团撤退堰口集,县城一度失陷。翌日,我团反攻,迫使日军退回淮南、寿州光复。

  寿州历来是军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当时又是21集团军大别山总部和省府的外围屏障,为确保固守,三月间增调174师旅长龙炎武率领韦团(团长韦某)到寿县,由龙统一指挥,协同保九团共同防守。421日响午,据九团派驻田家庵的情报组报告,昨晚今晨由蚌埠、合肥等地调来翻号不明的日伪军约6000人,集结田家庵,企图进攻寿县,情况十分严峻。下午二时许,旅长龙炎武紧急召开韦、赵两团连长以上军官对敌作战部署会议,命令赵团担任城防,韦团随旅部移驻城郊九里沟为野战队,待敌进攻疲惫,里外夹击。赵达源窥破,这是龙炎武为保存自己实力而作出的安排。面对当时敌情,他深知以我军低劣的武器装备去对抗数倍于我,装备精良之敌,不舍生忘死,古城难保。他号召全团将士要英勇杀敌,誓与古城共存亡。并疾书遗书,派人送往已率非战斗人员撤离的军需主任方醒初。遗书云:“醒初兄,余在病中,奉命守城,已下最大决心,与城共存亡。若有不幸,善后一切,希兄妥为料理。余之少数积蓄,皆系薪金积聚而来,请以一半寄回家中,赡养老母,一半留给曼玲,曼玲年轻,可不必守,但也勿入匪人之手。希为我报仇雪恨,杀尽汉奸倭寇。”

  为迎战强敌,团长赵达源根据寿县城防地形和对敌情的分析判断,城西北紧靠淮河和城西湖,敌军不易接近,东南城墙被部分拆毁,城外又是丘陵地带,易攻难守,将是日军攻城重点。他决定抽出四个连在城外赵台、纪台、八公山一带,利用有利地形,埋伏阻击;东南城防由一营及步炮、重机两个直属连担任;二营会同县自卫大队据守西北;三营的两个连为予备队。命令下达后,父亲即率炮连进入城东南魁星阁阵地,抓紧构筑工事,准备战斗。

  422日拂晓,日军大举进攻。经过激战,强行突破赵台、纪台、八公山伏击。7时左右,数千日伪军将古城寿州团团包围,利用我东南城防便于进攻,集中火力,轮翻发起冲锋。父亲冒着日军密集炮火,始终在前沿阵地指挥还击。在我步炮、重机和全体将士顽强抵抗下,毙伤日伪军100多人,三次冲锋,均被击退。到下午2时,阵地巍然屹立。日军进攻受阻,增派飞机、重炮支援,轮翻狂轰滥炸,魁星阁一带,浓烟滚滚,遍地焦土,阵地被摧,步炮、重机大部被炸毁,伤亡惨重,已无法还击,日军蜂涌而入,魁星阁及东南阵地失守,西北各门也相继被攻破,古城陷落。团长急电龙炎武求援,龙为保存实力,不但不发援兵,反而训斥死守,否则按军法惩处。而龙本人却率部潜逃。在这外无援兵,伤亡惨重,弹尽援绝的紧急关头,面对强敌,赵达源身先士卒,率余部与敌巷战。父亲带20余人撤至团部,紧跟团长东冲西杀,用刺刀、手榴弹、枪托与敌肉搏。在向城西冲杀中,团长遭日军机枪扫射,胸部连中三弹,由卫生队救护转移,在城西湖殉国,团副黄怒涛亦相继捐躯。父亲腿部重伤,由炮连一班长救护泅水突围。战斗中,炮连同乡战士汪泽旺牺牲,徐从周重伤(都是来榜镇人)

  寿州保卫战,毙伤日伪军700佘,九团亦伤亡惨重,牺牲重伤近1000人,丢失各种武器1000余件,余部溃不成军,被迫撤退六安。174师旅长龙炎武,自知失城有责,抢先向21集团军总部和省保安处捏报:“寿州战役,保九团团长赵达源指挥失误,失城有责,已弃城潜逃……”。捏报被九团区海文副团长所闻,24日向省保安处电呈寿州战况,并要求派员彻查,澄清是非,予以追究。25日,省保安处复电:着该团就地休整补充,由区海文代理团长。27日,21集团军总部和省保安处派来慰问团,慰问全团官兵。主持召开了赵达源及全团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听取了九团战斗汇报和提请严惩临阵脱逃的龙炎武的要求,而得到的答复仅"听候请示处理"六个字。约过月余,国民政府追升赵达源陆军少将,遗体葬于立煌古碑冲,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亲笔题写碑文:“追升陆军少将赵达源烈士之墓”。赵达源,云南大理人,他边陲请缨,义赴国难,忠心赤胆,视死如归的崇高品德,值得怀念。而龙炎武却在新桂系的庇护下,仅以调职处分了事。寿州保卫战,是八年抗战中,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之一仗,保九团全体将士为祖国、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崇敬并载入史册。战后,父亲因重伤不能随军战斗升任省军管区宣城国民兵团少校副团长,仲秋赴任。

  1941年伤愈,省保安处改为保安司令部,父亲调升司令部副官处中校副官,继续抗日工作。1943年调任省会警察局保警大队副大队长(局长兼大队长),负责省会的武装治安警卫。不久又提升省会警察局荐任督察长(仍兼副大队长)

弘扬民族正气  蚌埠受降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华民族近100多年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彻底胜利,是3500万中华儿女用生命换来的辉煌战果,举国腾欢,全民振奋。817日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命令民政厅长韦永成和省府委员苏明抽调省直各厅、处、局,科长以上干部组成两个前进受降指挥所。韦永成赴蚌埠(日伪安徽省政府设蚌),苏明赴安庆。赴蚌接收官员有:省军管区参谋长汪平、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邱正华、省府科长李嘉、省府视察穆道厚、民政厅科长操云岭、省会警察局督察长徐炯庵等20余人及随员数十人组成。父亲率一个保警武装加强中队,负责警卫。19日韦永成及妻子蒋华秀(蒋介石侄女,省中正中学校长)率受降前进指挥所全体成员由立煌出发,经叶集到寿县。乘小火轮20日傍晚抵蚌埠老船圹,伪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鸣枪阻止上岸,后经联系,吴化文当晚派员将韦永成夫妇迎接上岸。

  韦向其宣布了接收命令,21日指挥所全体人员精神抖擞进入市区,受到全市工商各界及广大居民的夹道欢迎。处处悬挂青天白日国旗,家家鸣放鞭炮,“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伟大的祖国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昂,笑逐颜开。而日伪军却龟缩在各驻地,等待处置,人人心神不宁,个个惊惶失措,这正是侵略者的可耻下场。 

  韦永成决定,指挥所驻唐家花园。这是伪安徽省财政厅长唐少侯的住宅。22日吴化文举行盛大欢迎宴会,招待全体接收官兵。吴化文一贯两面三刀,对韦永成及指挥所大肆吹捧,当时我军正规部队尚未到达,尚要利用其维持治安,只好表面应酬。

  接收工作是按省府各厅局对口进行。分头由接收官员监督伪厅、局、处清点编造武器弹药及各种物资清册,经指挥所查核后按册接收。父亲奉命接收伪长淮水上警察总队。该总队下属三个大队,只有第一大队有一个模范中队驻蚌埠总队部,其他大队都是有名无实,平时由各大、中队长带几个荷枪随员分散到淮河沿线的寿县、凤台、蚌埠、五河一带敲诈勒索来往的商民、船民。接收工作刚开始进行,由于我正规军尚未赶到,伪原任安徽省长倪道火良、财政厅长唐少侯及伪省警察局督察长XX利用其控制的全部警察武装,大肆抢劫日伪物资,煽动闹事,抗拒接收,市区秩序哗然。父亲奉命逮捕倪道火良、唐少侯送怀远监狱受审(现任伪省长林柏生已逃跑),处决伪督察长XX,武装强制接收水上警察模范中队,拘捕一批煽动闹事、抗拒接收的伪人员,市区秩序恢复正常,工商各行业受到保护,生产经营开始复苏。9月初,李品仙率第七军进驻蚌埠,接收工作全面展开。第七, , , 军分驻津浦铁路沿线。在蚌埠设立收容日军集中营,父亲举荐同乡储醉醒(留日)任集中营所长。接收工作延至1946年初。1945915日,安徽省政府决定迁合肥,父亲奉命赴肥担任新省会武装治安工作,离开了蚌埠前进指挥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铨叙陆军上校,调离省会警察局,任舒城县军事科长兼县警察局长、自卫大队长,六安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营长,至德县军事科长。1950年以反革命罪判刑,定谳,边陲。1975年宽大释放。1977年退休返梓。他一生为人正直,治军严谨,军次六、合,舒、霍间,常为遭酷吏、哨卡刁难的家乡肩运商民排难解忧,为逃避壮丁夫役者安置解困,故返乡后多来访侯。1986年加入黄埔同学会。1987年当选岳西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当选黄埔同学会岳西联络组组长。虽耄耋之年,仍老骥伏枥,致力统战,竭诚两岸联谊,盼望祖国河山一统。19901228日,病逝于县城,遗体运回来榜安葬,中共岳西县委统战部主持了遗体告别,参加悼唁者逾千人。省、市黄埔同学会发来唁电。县黄埔同学会挽联曰:“投笔从戎,浴血抗日沙场,巍巍民族正气;老骥伏枥,致力金瓯一统,耿耿报国丹心。”

   

打造“比干”文化园 振兴旅游经济

  卫辉,隶属河南省新乡市的一个县级市。全市50多万人口,主产小麦、大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人民生活水平偏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了振兴卫辉经济,他们博采众议,利用辖区内林姓太始祖比干庙、比干墓的历史文化资源,成立了比干研究会。市委书记冯志勇任会长,市长张湘衡任常务副会长、市人大主任李宝山、市政协主席曹祖温任副会长。他们通过林姓宗亲联谊活动,吸引了全球林姓后裔到卫辉祭祖、投资,成效明显。去年5月由新乡市主办,卫辉市承办的大型纪念活动,全球林氏子民一千多人参祭,推出招商项目十多个,一次性到位资金就达数百万元。
  比干庙座落在该市顿坊店乡,距卫辉市区7公里,占地
130亩,比干墓为10亩。历代碑刻有200多方,庙内古树名木30多棵。为了实施品牌战略,卫辉市决定投资700多万元,把比干品牌做大做强,决定打造比干文化园。园内分别建立纪念区、生态园林区、文化展示区、商业服务区,在原占地130亩的基础上,再征地1170亩。在园区内集文化、经济、休闲于一园,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建设。
  今年祭祖活动,是
510日举行的。来自全球林氏宗亲500多人参与。中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凌青(林则徐五世孙)出席会议并讲话,泰国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林盛先生当场还捐款50万元人民币。据市委领导介绍,他们对比干纪念活动,实行一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
             
                                              (林斗山)

 

  徐氏文化简讯

20056

  200551日—5日,第四届中国二十一世纪文学高峰论坛会与中外文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徐氏古今文化大观》之书,经此次盛会誉评荣获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学奖的二等奖,特此通报。
  举办评奖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英国莎士比亚文学艺术中心、亚太文化促进会文学艺术委员会、世界文化艺术联合会。

                                                徐氏古今文化大观编委会

   

                                   编委会联系人:徐伟坚

                                   联系电话:0751-6109969   8684396  8887897

                                   地  址:广东省韶关市学宫街26604信箱

                                   邮政编码:512000

  

  附注:《大观》每册70元(含邮寄费),购书者请在邮政汇款单备注栏写上联系电话(含区号)和邮政编码。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