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三十八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三十八期
 

Word电子文稿)  

2008年9月18日

 

                 

杂技皇后夏菊花

徐霁旻

 

    夏菊花,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素有“顶碗皇后”、“杂技女皇”之誉。李先念主席曾对夏菊花说:“你这个杂技王国的女皇,名字叫得真怪,夏天哪里有菊花呢?”其实,夏菊花出生在金风送爽的秋天,也并不姓夏,她本姓徐。

  193710月夏菊花出生于浙江省长兴县,2岁那年随父母回到祖籍安徽省潜山县。5岁时,父母为生活所迫,将她送给了马戏班夏老板做押子,从此改姓为夏。

  进马戏班后,小菊花开始了艰辛的卖艺生涯。表演“空中飞人”,老板用绳子系住她的辫子,吊在半空荡秋千,她眼冒金花,头皮象针扎般疼痛。每演下来,往往站
    (1965年毛主席亲切接见夏菊花)   立不稳,用手梳头,头发掉下一把。更为严重的是,一次演“爬梯子”,她从几丈高的梯顶上栽下来,当场折断了锁骨,险些送掉了性命。

  小菊花就这样苦苦的煎熬着、忍受着。终于,黑夜尽头是黎明,冬季过去是春天。1950年,她一路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由湖南衡阳来到湖北武汉,进入汉口民众乐园。这个13岁的小姑娘第一次登上了人民的舞台。

  1952年,苏联国家马戏团访问中国,俄罗斯姑娘表演的叼花,深深地吸引了夏菊花。她决意把这个节目学到手。每天演出之余,她不顾劳累,勤奋苦练。一年之后,她登台表演柔术咬花,一鸣惊人。不久,夏菊花奉命开赴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得到志愿军官兵和朝鲜人民的热忱欢迎。朝鲜阿妮妈把她当亲闺女,握着她的手说:志愿军,巧斯米达!(好)”1956年,夏菊花又随中国艺术团出访西欧。在马克思撰写《共产党宣言》的英国伦敦,夏菊花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艺术团临时支部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吸收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要以革命为动力,向艺术的高峰不断攀登。

  夏菊花凭着自身的优势,主攻“顶碗”。从“单手顶”到“双手顶”,从“单层单飞燕”到“双层双飞燕”,继而又从“拐子顶”到“衔水转顶”,最后由“脚面夹碗”发展到“倒立顶碗”。专家们认为,这一系列技术动作,通常由812岁儿童练习,而且需要五年多的时间才能练成,而她仅用一年多时间在20岁左右学成,令人无法置信。夏菊花独领风骚,开创了这一节目女性称霸的新纪元。

  1957年,夏菊花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娴静练达、端庄典雅的表演,技压群芳,一举夺冠,获得了最高金质奖章,为新中国增添了光彩。《真理报》、《泰晤士报》等均称夏菊花集中体现了东方特有的美丽和神韵,其超人的艺术和非凡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此后,夏菊花的《顶碗》、《柔术》等节目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纪录片《春燕展翅》,在全国放映。她又相继到法国、意大利、瑞典、越南、柬埔寨、古巴等亚、欧、美5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许多国家元首,授予她艺术勋章议会勋章独立奖章。载誉归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同志非常高兴,亲自撰文发表了《一朵红花》。其后不久,文革浩劫席卷而来,王任重被打成走资派,夏菊花也成了一朵黑花。造反派疯狂地折磨她,把她的腰部、头部都打伤了,这种摧残 对一个表演    (1959年夏菊花表演《顶碗》)

艺术家来讲几乎是致命的。

  但是,在旧中国闯荡过来的夏菊花,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决计要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祖国的杂技事业增添新的光彩。1972年春,时年35岁的夏菊花结婚了。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并怀上了孩子。可是,当接到赴京参加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的全国文艺调演时,她谢绝了医生要珍惜高龄初孕的好劝,毅然流产了自己孕育的第一个生命。在首都舞台上,夏菊花表演了新创的拿手节目,令观众大开眼界,掌声经久不息。此后,因
 
 (2002年江泽民与夏菊花亲切握手)    年龄和生理关系,夏菊花告别了舞台。但是,夏菊花钟情于杂技艺术的火热的心却不冷却。她从台前转到幕后,做起了培养新秀、编排节目的工作。

  夏菊花与女演员金船长期搭档。她尽己所能,帮助金船,终于使其以柔术顶碗为特点,成为第二代传人。其后,在夏菊花的辅导下,第三代学生又创造了转台型顶碗1979年,夏菊花又以艺术家敏锐的眼力,发现少女李莉萍的天赋条件很适合顶碗。于是,她极力推荐,将其吸收为武汉杂技团的
     (2001年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夏菊花千年封签名)    第四代《顶碗》演员。夏菊花集前三代之精华,兼容并蓄 ,大胆发挥,创作了一系列以翻滚为特点的乌龙绞柱叼花顶碗等高难动作,形成了第四代风格的旋转型顶碗1983年,第九届蒙特卡罗国际杂技比赛在摩纳哥举行,受文化部委派,夏菊花担任国际评委、领队和总教练,身兼三职,前往参赛。在夏菊花的指导下,李莉萍从30多个国家100多名强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获大赛最高奖———“金小丑奖。望着一代又一代杂技新秀不断为祖国争光夺誉,夏菊花会心的笑了。

  198111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夏菊花被推选为主席。她走马上任,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倡办《杂技与魔术》杂志,组织国际获奖节目观摩大会,筹建中国杂技学院,建设武汉杂技厅等。还率团出访了日本、加拿大、秘鲁、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许多西方媒体刊文说:通过中国杂技精湛的表演,我们看到了中国丰厚的民族文化财富;通过中国杂技演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看
 (1997年摩洛哥国王和公主与夏菊花在一起) 到了新中国人民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昂扬气概!因此,她又被誉为杂技外交家。  

  为了祖国杂技事业的发展,她三进教育部,五登国家体委,终于获准在沈阳体育学院内开设杂技大专班,培训杂技艺术师资,培养杂技艺术新秀。使我国杂技事业,开始朝着规范化、理论化、系统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夏菊花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19839月,她象她的两个孩子一样,挎起书包,迈进江汉大学的校门,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深造。46岁的人了,真是一位大学生1986年,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在兰州举行,她在《人民日报》发表观后感《比赛与创新》,指出:要注重塑造艺术形象,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注意舞台美术、动作、音乐与造型的和谐。让杂技以完美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1955年苏丹总统巴希乐给夏菊花授勋)

  200110月,经夏菊花多方争取,中国首届全国杂技节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杂技健儿欢聚一堂,观众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此时,一位记者问她:夏主席,面对眼前的盛况,您在想什么?夏菊花深情地回答:我在想,杂技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在想,一个人只要不懈努力,便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在想,一群人团结奋斗,事业必然走向辉煌;我在想,我应该谢谢广大观众,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存的土壤;我在想,我更应该感谢这个时代,给古老的杂技艺术注入了勃勃的生机。我要说,谢谢您呀,祖国母亲!

  夏菊花正是这样,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从苦难到幸福,从失败到成功,从潜山破旧的茅屋走出,一步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是,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面对怎样的人生际遇,她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装着人民,也装着家乡。她非常关注家乡的杂技艺术、文化事业与天柱山建设。19867月,她曾回到阔别了45年的故乡。在安庆,看到市杂技团没有专门的练功房,演员们只能在水泥地上翻跟斗时,当即表示帮助解决。之后,夏菊花直接找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筹措经费,为安庆杂技团盖起了多功能练功大楼,使其步入了良性发展的                                  (新中国杂技顶碗四代人)
轨道。19911月,夏菊花担任第十四届巴黎“明日杂技节”的国际评委。她精心安排安庆杂技团参赛。这是安庆市杂技团首次亮相世界赛场。青年演员许梅花表演的《滚杯》,荣获唯一金奖“法兰西总统金奖”。19973月,夏菊花在黄山主持全国杂协常委会议,专门绕道天柱山,她说:安庆的黄梅戏、天柱山,是两张王牌,是自己的特色,关键是如何打好这两张牌。抓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都要有高超的战略意识。”20086月,她又争取华东地区马戏工作会议在家乡天柱山召开,此举既进一步加深了家乡人民对杂技艺术的认识,又让杂技界艺术家们亲身体验了天柱山的雄奇灵秀,提高了天柱山的知名度。夏菊花表示,要一如既往地为天柱山的宣传、建设、开发献计献策。

  夏菊花自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至今,一直都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还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如今已入古稀之年的夏菊花,仍然在为我国杂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四处奔走。她如一朵灿然的秋菊,越开越浓烈,越开越香远,正如一位西方国家元首,热情地称赞她——夏菊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菊花。                                                                                                                       (我会领导徐继达会见夏菊花)   

 

 

 


不能忘却的回忆

俞正声

  大约在中学时,我就知道了夏菊花的名字,知道她是个又红又专的杰出艺术家。真正认识她,是我到湖北工作以后。记得在二○○二年全国人代会上,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说对她说:“我还戴着红领巾时就知道您。”由于她在武汉市工作,我们平时接触不多。在难得的几次见面中,她也从未找我谈过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只是希望我更多地关心武汉杂技团的发展。我们接触较多的是在每年的 全国人代会上。在中央领导参加湖北团讨论时,她总是静静地坐在并不
 
(2004年湖北省书记俞正声等接见夏菊花)  经人注意的地方,丝毫没有些名人的做派,以至于有一次江泽民主席到湖北团时,问我:“哎,夏菊花呢?”她这种纯朴、平实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过《夏菊花传》后,我才知道夏菊花同志在旧社会曾是个受尽苦难的穷孩子,父母离散,寄人篱下,备受摧残。新社会使她从苦难中解放,使她备加珍惜新生活,备加热爱党和祖国。在党的教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她刻苦钻研,艰难磨炼,攀登上杂技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那高尚的品格。《夏菊花传》中叙述的她在三年困难时期把组织上照顾的食品送到大食堂,以及她培养李莉萍荣获“金小丑奖”的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她确实是毛主席所说的“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夏菊花同志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忠于祖国、忠于职守,朴实正直、辛勤操劳,历尽艰辛终不悔,为国甘憔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共和国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重要力量源泉。重温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品格,使我更懂得了为人之道、做事之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相信,阅读本书的读者,也会受益匪浅。

 

                                            (此文为俞正声同志为《夏菊花传》写的序言)

 

 

 

 

瞻仰始祖   探究渊源

 

 

徐氏源流简介

 

    徐姓为中华民族主要姓氏之一,分布很广,人丁20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一位。

  其姓氏来源较为单一,主要出自嬴姓,始祖为帝颛顼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相传帝颛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并将本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姚女生有两个儿子,其小儿子叫若木。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鲁东南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称徐偃王。当时徐国已很强大,成为东方三十多个国家之首。当时周天子(穆王)四处巡游,不理朝政,各诸候国拥护偃王西征,以望天下,穆王得此
 
(徐氏始祖——徐若木)  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不忍斗,弃国出走,到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若木被封的徐国,亦即徐氏家族的最早发源地,此地聚居繁衍的徐姓,至徐国灭亡后,已发展成为一大家族,其后纷纷向北方迁徙,秦以前徐姓已迁入山东,至汉时徐氏再西迁至今天的甘肃境内,已散居北方广大区域。徐氏南迁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府(今南昌市);二世祖远迁至浙江衢州府(今衢州市)龙游;三世祖之后分居于浙江绍兴、信安,江西南昌,苏州阳县、吴郡(今苏州市)一带。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时,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县迁福建汀州上杭、连城二县。元时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

  徐姓在北迁过程中,在山东、河南繁衍最为旺盛,形成了多处郡望,主要有:东海郡,秦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高平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南,其后屡有变迁,其中北周时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东莞郡,汉建安初分琅邪,齐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琅邪郡,秦始置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濮阳郡,晋时改东郡置国,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

 

 

 

秋来菊正好

 

朱显亮

 

  夏菊花,一个中国杂技艺术事业里程碑式的名字,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杂技观众无比景仰的名字。她自5岁开始在杂技艺苑里辛勤耕耘了60多个春秋,凭着菊花发生林凋后,繁当露冷时的顽强精神,在世界杂坛散发着战地黄花分外香般的芬芳,在曲折的生命之旅中铸造了人生的辉煌。她是安徽潜山人。潜山人民心中有三宝———一山一水一枝花,山是雄奇灵秀的天柱山,水是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花就是杂技皇后夏菊花。她原本姓徐,身上流淌着的是徐氏血脉。她既是潜山人的骄傲,也是徐氏族人的骄傲。因此,自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初,即有许多宗亲建议对她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以激励徐氏族人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报效祖国。20086月,夏菊花回潜主持召开华东地区马戏工作会议期间,欣然接受了《族务通讯》编辑人员的专访,实现了我们的愿望。

  虽然已年愈古稀,但她精神矍铄、十分健谈,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经历时代风云铸就的坚毅品格,一言一语无不显示出朴实无华的艺术家风采。

  “我本姓徐。”一打开话匣子,夏菊花就如是说。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血缘亲情油然而生,同时这句话也使她沉浸到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5岁时,因生活所迫父亲带她进入民间马戏班,并将她送给夏姓班主做押子,自此由姓徐改姓为夏。姓虽然改了,但是她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亲人的思念。1959年,和母亲吴巧云在武汉相见时,虽然时间已过去16年之久,但她依然记得临别那天母亲的穿着———蓝色上衣、黑色裤子。为了给母亲治眼病,她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并在繁忙的练功和演出之余天天晚上到医院陪伴母亲。她说:母亲给了我生命,为母亲付出再多也是应该的。”1964年,母亲病逝后,她每月给同母异父的弟妹寄钱,她希望他们生活的好一些,以告慰母亲九泉之下的英灵。

  在夏家班,虽然父女相见不能相认,但夏菊花一直默默地关心着父亲徐造钱。1950年,徐造钱离开夏家班,又是一次骨肉分离。父亲离开那天,虽然夏家不让夏菊花送行,但她还是趴在窗台上偷偷地目送着父亲远去。这一分别就是12年,直到1962年夏菊花到福州演出才父女相见。见到父亲,夏菊花悲喜交加地说:爸爸,我一直都想着您。此后,夏菊花无论身处何处,都牵挂着远在福州的老父亲。文革中,父亲从福州赶到武汉,给了夏菊花巨大的精神支持,父女俩互相呵护、互相鼓励,度过了人生又一段风雨岁月。

  “几多往事几多泪,几多牵挂几多情”。“我本姓徐”这句话饱含着夏菊花童年的辛酸,更饱含着她心中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亲情家事,也折射出这位杂技艺术家高尚的人格魅力。

  当听说潜山成立了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展姓氏历史文化研究时,夏菊花非常高兴,她说:“好啊!姓氏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姓氏文化研究也是我们当代人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这是一项永久的、世世代代的事业。”

  这时,我们向她谈起近些年潜山和皖西南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活动和徐氏宗亲联谊活动等情况,并递上《族务通讯》请她过目。她一边认真倾听一边认真翻阅。过后,她笑着说:“姓氏文化也博大精深啊,我以前知之不多。我想它也是祖国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吧。我10月份要到北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议题。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告诉我,我学习学习。我们都被她那博大谦逊的胸怀感动了。沉吟片刻,她接着说:我们要为世人、为后代留下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我们知道,这是她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是啊,我们开展姓氏文化研究要去粗取精,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剔除陋习弘扬美德,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添砖加瓦。

  其后,我们谈到了杂技,夏菊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有很多人才,但还是比较分散,只有集中起来,进行科学管理训练,才能极大地促进人才成长。”言辞间闪耀着这位老艺术家对杂技事业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激情。虽年已古稀,但她正如一株秋菊,开放得越来越浓烈、香远。

  临别时,夏菊花欣然与我们合影留念,并为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留下了亲笔签名。她深情地说:“我是天柱山的女儿,今后我要常回来。明年吧,明年清明节回来看看母亲的坟。时间安排长一点,在老家多走走、看看。”

 

 

 

 

走访夏菊花祖籍

 

徐基茂

 

  受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委派,在风和日丽的农历丁亥年二月初二,我专程走访了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杂技皇后夏菊花的祖籍--潜山县源潭镇友爱村樟树组王家老屋。

  几经周折才打听到夏菊花祖辈居住地,并找到了夏菊花的两个堂侄--徐长和、徐冬明。讲明来意后,他们十分热心地找来几位长者与我这个大哥一起攀谈、一起回忆。

  在谈及他们两兄弟与夏菊花的关系时,徐长和说:“夏菊花并不姓夏,应该姓徐。她的生父叫徐造钱,与我爹爹(即爷爷)徐造道是亲兄
 
(夏菊花与家人合影,前中为夏菊花父亲徐造钱,  弟,我应喊造钱小爹。我父亲徐洪波,就是给徐造钱小爹兼祧为嗣的。夏
 
前右为公公余宏杞,前械为婆婆范重英,前右 为  菊花的祖母胡氏就是我父亲给安葬在本地方壕的,每年清明我们都要去祭
 
丈夫余开润)                     扫。”

  我问他们与夏菊花之间的往来时,徐冬明说:“解放前,因为夏家父母有言在先,要姑妈不再与徐家保持关系,所以往来很少。直到解放后,家里才与福建的小爹取得了联系,一年寄两次信,也寄过东西。七十年代前后,小爹徐造钱所在的单位福建杂技团来人搞过入党调查。后来,我父亲去世了,就慢慢又失去了联系。夏菊花虽然和我们是亲姑侄,但从未见过面、不相识。她的成就还是前些年她回安庆,游览天柱山时在广播里听到的。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我们都为有这样一位姑妈感到自豪。”

  为了进一步证实夏菊花与徐氏家族的关系,我们找来了家谱。经查阅,夏菊花的亲生父亲徐造钱(谱号造理)是沙河徐氏珀益公房下三乐堂生孝公支下裔孙。既然是徐姓后裔,那为什么他的女儿却姓夏———叫夏菊花呢?

  攀谈中我们了解到,夏菊花童年生活十分辛酸,从姓徐到姓夏,饱含了她及其父辈诉不尽的苦楚,同时也使夏菊花步入了坎坷曲折却又充满传奇的人生之路。父亲徐造钱十四五岁便跟随爹爹徐又财到浙江省长兴县的山区砍柴烧炭,养家糊口。几年后,徐造钱长大成人,当地一吴姓夫妇将女儿吴巧云许配与他结成了患难夫妻。一年后,生了一个女孩,因为是秋天生的,故名叫菊花。小菊花两岁多时,父母带她从浙江回到安徽潜山老家。父亲靠用独轮车推运杂货养家度日。后来,为逃避抓丁他有家不能归,菊花与母亲吴氏只得以讨饭为生,饱一餐饿一餐。菊花五六岁间,一马戏团到他们家附近的柳林街小镇上演出。为了家人的生计,徐造钱偷偷地接触了姓夏的班主夫妇,要求为马戏团做杂务,并请求带走可怜的小菊花。说来也巧,这姓夏的班主夫妇虽生育了几胎但都夭折了,正想抱个小孩作“押子”。当他们看到活波可爱的小菊花时,便答应下来,但要菊花改姓为夏,徐造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答应了这个要求,并痛苦地允诺从今往后与小菊花不再以父女相称,只能是对面相识不相认。从此,小菊花与生她养她的徐家断绝了往来,过上了痛苦磨难的“押子”生活。

    徐造钱父女多年未归又无法联络,母亲吴巧云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改嫁到了现在潜山三妙斗塘村雷家。

  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夏菊花刻苦锻炼,在杂技艺术的殿堂登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成为我国杂技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她曾先后出访几十个国家或地区,受到国际友人的普遍赞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以及江泽民、李岚清、吴官正、吴仪等曾多次接见她,并与她合影留念。

  夏菊花是杂技艺术界的一朵金花,是家乡潜山的一朵宝花,更是徐氏家族人心中的一朵大红花。她的姓改了,然而流淌在她身上的血液永远是徐氏血脉。这朵花是我们潜山人的骄傲,更让我们徐氏族人感到自豪。我们衷心祝愿她老人家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夏”菊花的由来

 

朱 俊

 

  夏菊花是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有“杂技皇后”的美誉,现任全国杂协主席。但是,六十年代以前,在她的家乡安徽省潜山县,知其名者甚少,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人民日报》刊出《一朵红花》的通讯报道后,才在家乡名声四溢。同时关于她家的具体地址,也有了两种说法--有的说是双峰人,有的说是三妙人。为什么呢?因为夏菊花出生在浙江省长兴县,两岁时随父母回到祖籍潜山双峰友爱村,小地名叫油树大王家老屋(因旁边还有小王家老屋)。五岁时就随父亲徐造钱进马戏团,四处漂泊;夏菊花随父亲离家后,母亲生活极为困苦,背着不到一岁的妹妹四处乞讨,后将妹妹送给王姓家做养女,而母亲自己改嫁到三妙斗塘村雷家。故两种说法都有依据。

  我知道夏菊花的事迹是1963年。当时我在省中医院住院,同室有个病友用收音机,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报道说,我国有位杂技演员夏菊花出访东欧几国获奖,说是安徽潜山人。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