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三十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三十期
 

Word电子文稿)  

2007年7月18日

 


慎终追远乐天伦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是家庭的一员。人的一切活动也首先在家庭和家族中展开,家庭和家族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巨大,不仅影响本人一生,而且往往遗传给后代。 
        摘自我国著名谱牒学专家,山西省社科院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李吉教授《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一文。载于《祠堂博览》总四期。

  编者按:回眸二百五十多年前,潜山鸡子河徐氏有一位徐乐通的先祖,远离故土,徒步数千里,迁往陕西柞水县落户定居。他在异地他乡,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其后裔现已发展到十代,548人。近八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联系,几代人梦寐寻根,均成泡影。在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徐宗立、徐宗禹、徐孔珊等宗亲,牢记已故老人的遗训,不负今人的愿望,怀着“人,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能忘本,这本就是根,就是源”的理念,通过网页反复寻查,书信或电话广泛联系,多次登门拜访等千方百计求索,同四省(山东、江苏、安徽、陕西)、八县、两区,百余单位(个人)取得直接联系。皇天不负苦心人,善事必有善报。直至今年六月廿九日(农历五月十五),外迁宗亲代表与祖庭宗亲,欢聚在岳西县岩上徐家畈德一公祠,大家一见如故话今昔,并联合举行祭祀活动。其心、其情、其景,充分体现亲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先祖如地下有知,定含笑九泉。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柞水宗亲在较短时间内,使寻根问祖获得如此满意的成效?不妨试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训来慨括。这人,就是以徐宗立为代表的锲而不舍,执著追求,乐于奉献的柞水人;这天,就是我们和谐祖国,以及由这位伟大母亲哺育的,包括族人在内的广大老百姓和名符其实的公务员。试想:如果徐宗立等宗亲担当此任,浅尝辄止,那早就夭折,但如果没有当今和谐中国的大环境,没有那些名符其实的公仆,例如,潜山民政部门的周建中、李松先生,岳西民政局的蒋股长、田头乡的刘忠先生,以及徐海峰、徐业旺等宗亲,还有许多电讯和网吧办事不留名的好人。没有这些人指点迷津、柞水人的决心,本事再大也无济无事。事实告诉我们:人、天和谐、合一,事业才能成功。

  现将《寻根问祖传奇记》、《梅雨和酷热难阻寻根之旅》两篇文章转载于后,借以告慰先祖,启迪后人,兼敬社会贤达。

 


寻根问祖传奇记

陕西柞水  徐宗立

   乐通公迁陕后,200多年间,裔孙兴旺发达,已有十代人了。裔孙中有西安交通大学的副校长、有县处级干部、有作家、律师、教师、医生、乡镇和县级部门的领导,大学本科生、研究生10余人,可谓人才辈出。大家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奉献着毕生精力。

  “文革”初,家谱被烧掉,加之老字辈相继离世,使我们这几代人仅仅从老人传说中知道老家在安徽潜山,其它一无所知,我们感到很内疚,愧对先祖。人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能忘记本,这本就是根,就是源。当合家团圆叙天伦之时,我们都在想,先祖故乡在哪里?老家在何方?到哪里去寻根?这是我们几代人的愿望。

  今年春节期间,族贤们商议:一定要把家谱修好,并推选我担任续修编委会主任,我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因为没有老谱,不知道我们这一支人的源流、世系,无法承接,这样寻根问祖就成了当务之急。

    到大海里去捞针,从哪里起步?我想了很久,感到很茫然。但血缘本能启示我:以诚为本,路在脚下。

  四月三十日,我和盘龙植物药业公司副总程刚同志一同到柞水北线乡镇收购中药材,听说他是安徽人,我说程总我的老家在安徽,咱们还是老乡呀,你知道潜山县在什么地方吗?程总说好像在安庆那边,离我们亳州还有五百多公里。我问:你在那边有朋友吗?他说:没有。他说他知道合肥市的电话区号是0551,我心里顿时一亮,拨打电信114台或许能查到老家。五月一日我开始拨打114电话寻找先祖故里。合肥市114台服务员告诉我,安庆市的区号是0556,我又将电话打到安庆市114台,查出了潜山县民政局的电话号码,县政府服务中心民政办公室窗口的周建中股长接电话后非常热情,我向他说明了意图,请他帮我找潜山姓徐多的地方在哪里。他说水吼镇有个叫徐家畈的地方,并告诉我:水吼镇民政办李松主任手机号码,我又将电话打到李主任手机上,他告诉我,徐家畈梅寨村,我又请他提供一个梅寨村姓徐人的电话号码,李主任就把徐海峰宗亲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我接通了海峰宗亲的电话,告诉了我寻根的意图,请他通报了潜山徐氏宗亲的派行,我一听和我们这里的派行不一样,我又将我们的派行告诉给了他,请他帮忙查找,海峰宗亲很乐意接受了我的请求。我又将潜山县各乡镇的情况从网上下载出来,先后给梅城、源潭、余井、官庄、黄铺、龙潭等乡镇都打过电话,均未找到同派徐姓。

 

  五月中旬,家乡有点事,我回去后,在年龄稍大一点的人跟前再次打听老家在什么地方,有的说在潜山,有的说在宿松,有的说在宿县,有的还说在滁州,有的还说解放前什么时候,老家人将谱送到了本省的山阳县赛鹤岭,因没路费,没往我们这边送,家谱还在赛鹤岭放着,要拿钱去取等等。我又将宿松县的政区情况从网上下载出来,拨打相关乡镇的电话询查,得知佐坝乡过去有个徐里村,后合并为碧岭村,我拨通了村主任徐永新的电话,徐永新宗亲将他们的派行告诉给我,还是和我们不同。他告诉我一个叫徐明华宗亲的手机号,我将电话打给了明华宗亲,由于口音不同,半个小时还没搞清楚,明华宗亲用手机发来信息,告诉了他们谱上记载的两位迁陕西人名和他们梅林嘴徐姓派行,我一看还是不相投。我又将电话打到潜山徐海峰那里,看他打听有新的情况没有,海峰又叫我找皖西南联谊会负责人徐继达老先生,我立即将电话打给继达老先生,他非常热情的告诉我,联谊筹委会办有族报,上边有许多资料可查,立即给我寄一些过来。一周后,材料寄过来了,但报上刊登的皖西南各支徐氏宗亲派行和我们这里的还是不同。我将八年前在黄帝陵买的“百姓问祖”徐姓资料翻了出来,将电话打到徐姓发源地山东,对方不是说不清楚,就是说不知道,有的还发脾气。我又按族务通讯报上介绍,把电话打到了江西凰冈,还是没搞清楚。我又将宿州市四县一区的情况从网上下载下来,把电话打到泗县黑塔镇的老徐村,仍然没有任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没有灰心丧气。六月十日下午,我前往离县城60公里外的杏坪镇步行10公里山路,到刘家沟察看迁陕一世祖乐通公的墓碑,结果还是没有查出从何处迁来的记载。

  六月十二日,我和侄儿孔坤,赶往近百公里外的山阳县赛鹤岭,核实解放前是否有人将老谱送到赛鹤岭,结果户长说管谱的人不在家,没看到谱。听他介绍的派行还是和我们的不相同。这样拉网式四处寻访,仍不对号,我真有点发愁了。是日,夜不能寐,想入异境,在朦胧中又回想到“老家在安徽潜山”。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六月十三日我第四次将电话打给徐海峰宗亲,海峰告诉我,说我们老家可能是原属潜山现属岳西县菖蒲镇岩上徐家畈,我立即把电话打到岳西县民政局,该局蒋股长告诉我,岩上徐家畈现归田头乡管辖,并表示帮我查找,我又将电话打到田头乡,一位叫刘忠的干部告诉我,徐家畈归泥潭村,并将该村书记徐业旺宗亲的手机号码告诉给我,我和业旺宗亲通上了电话,业旺宗亲告诉我,他们老派行是“乐启文从正”,我一听,刚好是我们这里的派行,我又请他帮查是否有一个叫乐通的人迁往了陕西,业旺宗亲叫我过两个小时再打电话,他去找老谱查对。两个小时后,我又拨打他的手机,他说找到了,乐通公是成修公的三子,迁陕西镇安县社川刘家沟。我一听准确无误,社川刘家沟,过去归镇安县管辖,乐通公就葬在刘家沟。当日下午,我请业旺宗亲将老谱记载乐通公和我爹爹的章节从网上发过来。几天后徐水印宗亲将民国二十二年所修的老谱中属乐通公支系部分40页全部传真过来。历时数月,电话打了四省八县两区,登门查访了赛鹤岭等处,天从人愿。我们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寻根问祖,终于划上了非常圆满的句号。族人听说找到了老家,圆了几代人的梦,无不万分高兴。这条特大新闻,传遍了城乡。

  祖庭找到了,老谱传来了,我们家谱编委会,立即开会研究,派人前往老家祭祖、搜集修谱相关资料。年过七旬,今年正月刚做心脏搭桥大手术的原县总工会主席宗禹兄,执意要回老家看看。六月二十八日,我和宗禹兄,孔珊侄踏上了回老家之路。老家亲人在一世祖德一公祠堂前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召开了座谈会,我激动地说:“今天是迁陕乐通公后裔最高兴的一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根,找到了源,回到了家。岳西、柞水相隔数千里,血缘亲情的纽带将我们联在了一起……”这次二百余年第一回的老家之行,受到了老家人热情的接待,特别是岳西联谊会承钦会长和皖西南联谊筹委会继达副主任、松苗秘书长在万忙之中接待了我们并在潜山召开座谈会,令人难以忘怀,为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帮我们寻找老家的各级领导,各位宗亲以及合肥,安庆等地的114台服务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梅雨和酷热难阻寻根之旅

安徽岳西  徐水印

   农历五月的江淮大地,正是梅雨季节,时而大雨倾盆,时而赤日炎炎。然而,十五日却薄云遮日,凉风习习,令人倍感舒适,精神焕发。这天,德一公十五世孙成修公迁陕之裔--乐通公之后,在中断了近80年的联系后,终于历尽艰辛,找到了祖庭之地。这真是:神堂妥祖灵,祖灵开口笑,笑纳裔孙拜祖灵;族贤聚中厅,中厅表亲情,情系德一汇中厅。

  岳西县四望山南麓的岩上、后河两地,居住着一群徐姓居民。族不大而凝聚力强,人不多而亲和力大。他们是迁居此地的徐氏德一公裔,德一公是凰冈布卿公十一世孙,在元初从潜山县城迁至现今的岳西县岩上徐家畈。聚族于兹七百余年间。由于人丁蕃盛,住地难以容纳,又逐渐外迁至全国各地。

  今年五·一节期间,浙江桐庐县计划生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忠贤,携妻率子寻根问祖。他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祖居之地———岩上徐家畈。在此同时,陕西柞水县的宗亲,也在紧张的寻根访祖。特别是宗立宗亲,胸怀尊祖之心,肩扛寻根之责,利用工作之余,锲而不舍,梦寐以求,通过网页和电话联系四省八县等地,最终在岳西县民政局等多方协助下,找到了祖庭,寻到了根。

  629日,德一公族各支代表,齐集德一公祠前的广场,祠堂大门前的廊沿上方悬挂着“热烈欢迎迁陕宗亲回家祭祖”的横幅,大门两边贴着大红对联,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下午六点,陕西宗亲宗禹、宗立、孔珊三人,行程三千里,巅簸一昼夜,终于到了岩上徐家畈,在德一公祠中厅举行了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上,岳西宗亲代表致欢迎辞,说:今年五一节期间,我们迎、送了浙江忠贤宗亲寻根问祖,今天,又迎来了迁陕宗亲寻根祭祖。这是我德一公族近百年来的一大喜事、盛事,昭示了迁出先祖后裔的尊祖敬宗之心,也说明了德一公族的优秀传统,不仅在祖居之地传承,而且也在迁入之地发扬光大。在此,我们表示热烈欢迎。祖居之地的宗亲时刻想念着迁出先祖后裔的生活和发展。当今盛世,各姓联谊和姓氏文化研究活动方兴未艾,我们联谊寻根、认祖归宗,以达睦族报国之效。祖居之地的宗亲,目前已达六百余人,近十年来,考入大专以上在读或毕业生共六十人,约占总人口的10%,其中重点大学五人,研究生2人。在德一公族积极向上的大好形势下,2003年我们花费了二万多元,对德一公祠进行了修缮,同年清明节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祭祖活动,从而开创了德一公族的新局面,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人才培养,从而与外迁各支宗亲比翼齐飞,共创德一公族的新辉煌。接着,柞水宗亲徐宗立(县中药材开发办公室主任)交流了迁陕乐通公后裔的发展情况,他着重介绍了宗本、宗军、宗德、孔涛等宗亲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宗禹宗亲兴致勃勃地致了答谢辞,他说:我已年过七旬,今年3月又做了心脏手术,但为了寻找祖庭,这次坚持到岳西,行程千余公里,祖宗保佑,一路平安。回到岳西,我们对老家亲人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来到祖居之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山脉幽远,水口紧锁,实乃世外桃源,人间宝地。来到祖庭,见到亲人,实有回家之感。岳西联谊筹委会主任承钦老人最后说:今年德一公族两支外迁宗亲不约而同地寻根访祖、回家祭祖,这是德一公族的一大喜事,我代表岳西联谊筹委会表示热烈祝贺。岳西徐氏在清朝初期迁陕甚多,希望你们回去后,为祖地寻亲和陕地寻根牵线搭桥,多做工作,从而上慰列祖列宗,下惠后辈后裔。欢迎仪式结束后,宗立宗亲代表乐通公迁陕后裔捐赠1000元,以示对“德一公祠”保护和修缮的支持。

  630日,陕西宗亲在祖庭亲人的陪同下,分别祭扫了祖宗坟墓。7月1日,返回岳西县城,受到了岳西联谊筹委会的热情接待。在岳西,陕西宗亲表示,回去后一定要为徐氏宗亲寻根访祖服务,积极参加老家的各种联谊活动,为徐姓文化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72日,陕西宗亲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陕的旅程。

 

 

伯益世系与宿松徐氏的连接

(摘要)

  中华徐氏族民都是伯益、若木的后裔。虽然全国各地徐氏家谱刊载的世系繁多,亦大同小异,这是因为子孙繁衍,形成支派纷繁。江西凰冈和安庆地区七县两市许多徐氏家谱都有伯益世系,也是大同小异。这些,因历史资料有限和历史长久(近四千二百年)等原因,已无法考证谁对谁错,但大致可以肯定其世代延袭。特别是自伯益至江西凰冈大太祖(又称密公)为97世,几乎是江西凰冈地区和皖西南地区徐姓所公认的代数,宿松亦然。在此前提下,迁松始祖与伯益世系的连接就有依据了。经阅宿松徐氏十一支迁松谱源,有迁松始祖时代的有八支,无迁松始祖时代的有三支。根据有时代的直接与伯益世系连接,无时代的,以就高不就低的习俗,按迁松始祖与最早迁松始祖相序的原则,并与支族达成共识。其中有迁松时间不明确的,按宿松延袭代数,以25年一代计算,推出迁松大概年代,然后与最早迁松始祖相序。

  据此,宿松十一支迁松始祖与伯益世系连接和具体依据如下:

  1、长铺镇郭屋支族,迁松始祖:应琥。自伯益至迁松始祖应琥为110世,依据:支族老谱伯益直至迁太湖始祖世系。

  2、义乡嘴、沙嘴头支族,迁松始祖:徐彬,徐稚后裔。自伯益至迁松始祖徐彬为108代,依据:该支族民国十八年弟子号谱载派序及派字等。

  3、长岭铺支族,迁松始祖:细二、韶二父子,分别为大太祖第八世、第九世,加伯益至大太祖97世,细二为伯益104世。依据:支族老谱载伯益世系、大太祖世系、迁松世系。

  4、梅林支族,迁松始祖:瑾一,为大太祖12世,加伯益至大太祖97世,瑾一为伯益108世。依据:支族老谱伯益世系直至迁松世系。

  5、别湖嘴支族,迁松始祖:志远,为伯益108世。依据:该支族老谱载《五修序》称:“……九十七世密公(即大太祖)迁凰冈,百一世正风公迁丰城瓦屑坝。自伯益至百七世为九鼎公……九鼎公为志远公之父……”,由此说明,九鼎公为伯益107世,其子志远为伯益108世。

  6、白崖寨支族,迁松始祖:万佳,为大太祖12世,加伯益至大太祖97世,万佳为伯益108世。依据:支族老谱伯益至万佳世系。

  7、洲头乡挖沟坝支族,迁松始祖:演凤,为大太祖30世,加伯益至大太祖97世,演凤为伯益126世。依据:民国七年谱载演凤为30世。

  8、二郎河支族,迁松始祖:冠善,为大太祖24世,加伯益至大太祖97世,冠善为伯益120世。依据:该支族老谱《源流序》称:“……我族宗谱断自冠善公始,公盖大太公二十四世孙,而迁松鼻祖也……”。

  9、南门支族,迁松始祖:德合、槟、太,系兄弟辈,迁松时间为洪武二年即1369年。支族老谱无伯益世系与之连接,按前述相序的原则,经与支族商定,迁松始祖与最早的迁松始祖细二(元至正十年即1350年)相序,略相差一代。据此,德合、槟、太为伯益105世。

  10、高岭乡徐屋支族,迁松始祖:甫兴,迁松年代不明。该支至今25代,按25年一代计,即625年,据此推算,最早迁松也在1380年以后,与最早迁松的细二(1350年)相序,至少下沿一代,甫兴为伯益105代。

  11、啸脉山支族,迁松始祖:徐均,支族老谱无伯益世系与之连接。徐均为明洪武甲子科主人,任过县令。日前赴东至县查阅老谱,已有重大进展,待查阅后落实伯益代次。 

          

                                                                                                    (摘自《菀嵩堂讯》第三期)

 

 

《大观》增订本即将面世

  由广东徐伟坚先生主编的《徐氏古今文化大观》2000年出版发行后,博得了广大宗亲和社会知识界人士的喜爱和好评。根据热心读者希望续编再版的要求,伟坚先生已经着手编辑《徐氏古今文化大观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本书除对原《大观》进行精选补漏纠错外,主要新增《世系篇》、《祠堂篇》、《谱序篇》和彩页“徐氏贤达榜”,大幅度增加名人书画,以及《大观阅后感》(诗文不限),文字比原《大观》增加一倍多,充分体现其族谱性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本书为16开精装本,拟印900个页码,计划明年6月间问世,力争清明节前出版。

  本书征稿期限:截至200710月底止。

  广大宗亲、社会贤达欲投稿、订书或询问编务有关事宜者,请直接与“增订本编委会”联系。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风采路学宫街26604信箱徐伟坚收

  电话:0751-8887897   

  手机:13149082641

  传真:0751-8867308   

  邮编:512000

 

                                                                              摘自大观编委、谱牒文化交流中心的通知

 

 

德一公新祠堂续记

 岳西   徐义端

  祠堂是先祖妥灵之圣地,同族人祭祀先祖之场所,然而,在那左倾路线的年代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特别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种极左思想发展到极至,全国一些规模较小的庙宇祠堂也就所剩无几了。但我“德一公祠”,在安庆市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徐姓老祠堂,虽经风雨,却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德一公祠”矗立在林壑优美、山岚缭绕的四望山南麓徐家畈,地称黄金墩。竹苞松茂,曲径通幽。东发潜山天柱之脉,西接店前司空之峰,南以沙冒尖作屏,北与妙道山相依。德一公裔聚族于兹已七百余年。清朝嘉庆年间即公元1808年,先辈在一世祖坟茔西南30米处建祠堂一所,族人称之为老祠堂。至光绪年间,因建筑不坚,墙宇凋敝,又于光绪丁未年即公元1908年,在畈西之黄金墩重新迁建,即今之“德一公祠”,族人称之为新祠堂。1949年,政权鼎革。1950年岳西县第二次土改,我族贤者炳华、金明等人为避免祖祠毁坏或被人遭踏,深谋远虑,精心策划,乘土改之机,将东西房屋分给族中稳妥忠厚而贫无居者,作为栖身之所,并将神堂与中厅留作公产,从而将这座既是古建筑,又是我族圣地的“德一公祠”保存了下来。嗣后,经文革风暴,祠内的宗谱和牌位虽毁坏殆尽,而“德一公祠”却安然无恙。期间,又经族人春明、南春等人牵头,维修多次。而今,政通人和,中华传统渐渐恢复。公元2003年,二十三代孙水印等人应时倡导,募集资金,将腐旧不堪的“德一公祠”修缮一新,并重新刻制了一世祖的牌位。现在进入祠堂大门,只见雕梁画栋,八根数尺围的红漆木柱顶天立地,气势恢宏,不禁使人油然而生敬仰之心,缅怀之意。徒步神堂,映入眼帘的“东海郡迁岩上一世祖徐公德一老大人之神主”的牌位之文金光闪闪,光彩夺目。一世祖牌位东边是二至八世单传之裔即现今族众共祖的牌位;西边是九世一本两枝的弟兄:广争、广瓒二公的牌位;神堂东西墙上,悬挂着历代族中贤者生平事迹的玻璃镜框。

    现在的“德一公祠”既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祭祀功能,又赋予了教育宗亲积极向上的新内容。所有这些无不倾注了族贤的操劳与心血。本次重修家乘,以此续记其事。

 

 

长寿徐氏宗祠记

重庆  徐国清

  重庆市长寿区距葛兰镇东三公里,有座雄伟壮观的古典庙宇式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六亩多,这是县境内远近闻名的徐氏宗祠。当年由徐人生六公主持修建,历时两年多,于清朝道光十一年辛卯岁(公元1831年)十月六日落成,迄今已有170余年历史。祠堂原有三十余亩田产,是春秋两季祭祀先祖经费的主要来源。

  宗祠坐东朝西,建筑形式为四水归池,分为上殿下殿和左右横殿,由三个自然台阶衔接成为整体,院坝用青石板铺面,种有两株大桂花树,八九月开花,飘香数里,院坝和横殿可容一千多人看戏;另配有附属建筑、经堂、客厅、客房、厨房、仓库、看守祠堂人的住房等,共计三十多间,其建筑面积达到1230余平方米,规模之大,耗资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上殿为九柱五间,中间三间横梁架空,柱子下园鼓石磴垫地,石磴上刻制花纹图案,刻工精细。进入上殿的石阶两旁有一对1米多高的石狮子守拱,上殿可容纳三百人聚会议事,正中后壁是供台,供台上供奉的是“徐氏历代昭穆考妣神主位”,左旁供奉“大明敕封中山王远祖徐公达府君神位”,“大明敕封武阳侯远祖徐公增寿府君位”。右旁供奉“始迁一代祖考徐公讳应辅老大人香位”,“皇清待赠徐公讳超万号海川老大人位”。葛兰徐氏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徐达后裔,系出徐增寿发派,传至十世徐应辅迁移巴渝,开基创业于长寿葛兰场。

    叶尚志:宿松坝头人,离休高级干部,原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上海人才研究会、美育学会、行知教育促进会名誉会长,上海抗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人才开发》杂志社社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诗词学会、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交大、华师大、安大、安师大名誉教授等职。著有关于改革开放、人才管理、统战建党的诗文集、书画集、回忆录等多种书籍。

 

          摘自《菀嵩堂讯》第三期

  上殿横梁有两块大匾,书写是“东海家风”,“江南世家”,堂柱上悬挂两幅硬木对联分别是:“系出伯益宗功远,姓起若木世泽长”。“唐代老将军甲第,明朝大都督人家”。后壁还立有四块石碑记,可惜这些文物早已不见其踪影了。下殿五间有楼层,中间是“万年台”,又称戏台。为拱斗支撑,飞檐翘角,戏台上、下看坊雕刻各种花卉树木,还有“三国”和“水浒”100多个人物,比例适度,造型精细,形态各一,栩栩如生,表现手法采用浮雕和空雕相结合,虚实并重,工艺精湛,堪称一绝,是不可多得的木雕佳品,四周柱子屋檐撑坊上,三面雕刻各种图案花纹,每间房的窗子格式各异,令人目不暇接。

  宗祠大门由半露式牌坊组成,同十米高封火墙连成一体,上端书写“徐氏宗祠”四个大字,十分醒目。大门石坊上刻的对联是“举贤兴汉室;忠心辅唐朝”。牌坊上左右侧刻有“请赵”藏头五言诗,构思巧妙,用心良苦,寓意深遽,耐人寻味,诗的全文是:
 

(主)人未归家,    (小)子去打柴,

(月)下去赏花;    (月)半不归来;

(言)问如何事,    (走)尽天下路,

(请)坐喝杯茶。   (赵)巧送灯台。
 

  一首诗以“主、月、言”三字组成“请字”,二首诗以“小、月、走”三字组成“赵”字。原诗为立式书写,但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在原文上未刻,由读者去猜想,为便于阅读,现用括号把字引出。“请赵”诗的来历,传说是始迁老祖母刘氏晚年思念原籍老家亲人,坚持要儿子秉寿公护送她回去。百善孝为先,顺从母意,并向家人说妥,送到之后,不可久留,老父尚在应速反葛兰。当时交通不便,音讯难传,不知何故,一去未归。所以在修建祠堂时,便在牌坊上刻下“请赵”诗两首,以表达对秉寿公母子怀念之情。

  徐氏宗祠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肃穆大方,前有小溪环绕,后有小山突起,四周翠竹松柏,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一派自然风光。如今沧桑变迁,原祠堂附属建筑房屋,已被没收,分给三家农户居住。上殿为大队办公室,下殿和横殿设置大队小学,戏楼大门封火墙已被拆除,宗祠昔日建筑格局,基本上得以保存,但房屋产权属大队和教育系统所有。近几年来徐氏族人多次捐资对上殿进行维修,后被火烧毁一角,又加固修缮。同时,对始迁一世祖应辅公坟墓,全面修复。每年清明会的祭祖活动仍在宗祠内举行,触景生情,为不忘昔日往事,故尔记之,以传久远。

 

 

望、岳宗亲来潜联谊、研讨

  望江筹委会领导徐灿生、徐刚、徐芸生、徐希庭等,岳西筹委会领导徐承钦相约于66日汇集潜山,同皖西南筹委会、潜山研究会领导徐继达、徐松苗、徐敬宾、徐英先等,就迁望江徐氏始祖、编修联谱两个议题,进行联谊交流,共同研讨。会上,各联谊、研究机构,分别交流了各地族务活动开展情况,并就上述两个主题,初步进行研讨,认为:徐氏九十二代升翁,由宣城令调官望江,遂家于望,谱上确有记载,按此计算,升翁居望,比江西鄱阳始祖密公迁凰冈还早五代,100余年前,但先祖中是否有由望迁凰,再反迁皖西南?也不是没有可能。待各方查阅谱牒史料后,妥定;关于编修联谱统一派行问题,讨论认为:要慎重敲定。各分支之间派行不准确、差距大的,可不必强求统一。亦可多说并存。

    望江筹委还向皖西南筹委捐资2000元。

 

                                                                 皖西南筹委秘书处  供稿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