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二十三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二十三期
 

Word电子文稿)  

2006年11月8日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考古专家、教授“北京古贤徐文化交流中心:法人代表 徐自强先生200645日同徐继达(安徽)、徐鸿章(四川)一起交谈时,说:“族务通讯”办得好,有特色、内容丰富、有价值。是“中华徐氏第一报”。

 

   

    千载祖茔  百年重修
 

江西凰冈:
  一世祖布卿公时称大太公。

  二世祖廉溪公时称小太公。
  两公夫妇合葬于江西鄱阳县凰冈镇高家嘴。
  布卿公卒于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至今已1073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立碑后,至今已八十四年,因岁月沧桑,墓冢平坦,墓碑不清。公元2006年春节后,赣、皖后裔捐资重修以示怀念。

 

 

江西祖庭宗亲首访潜山

  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江西鄱阳凰冈祖庭宗亲代表徐光珠、徐福州、徐光松等首次赴潜,就两地族务与皖西南筹委、潜山研究会进行了非常亲切的磋商、座谈。
  关于南昌会议。凰冈宗亲传达了九月十六日在南昌召开的“徐孺子文史源流研究室”成立大会的盛况(本刊22期已作了全面报导)。座谈认为:全国徐氏是一家,尤其是像徐孺子这位先祖,不仅在徐氏家族享有盛名,而且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倍受尊敬的伟人。他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发扬。皖籍徐氏宗亲联谊机构,要学习赣籍徐氏宗亲想大事、做好事、办实事的大无畏精神。要积极参与徐孺子文史源流研究活动,弘扬姓氏文化、睦族联谊、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关于凰冈祖茔修复事宜。徐氏九十七代先祖一大太公讳密号布卿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中进士,任郎官。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解组南还,道经饶州凰冈,见山水秀丽遂定居,为凰冈徐氏一世祖。皖西南徐氏绝大多数宗亲属大太公后裔,于元末明初由赣迁皖。
  大太公(布卿)夫妇,凰冈二世祖小太公(字廉溪)夫妇,均安葬在凰冈狮子山对岸的高家嘴。民国十一年重立有碑,但墓冢平坦,墓碑太小,字迹不清。去冬,凰冈宗亲提出修宗谱、修祖坟、修祠堂的“三修”计划。今年二月中旬,皖西南徐氏宗亲代表再次赴凰冈寻根问祖,有感于祖庭宗亲敬祖敬宗,倡修祖茔的美德,在活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皖西南徐氏联谊筹委会捐资2000元,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捐资1000元。凰冈祖庭宗亲对远道而来、血浓于水的捐款,十分珍惜,并借此机遇发动本地部分宗亲捐资,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将布卿公(大太公)、廉溪公(小太公)夫妇的祖茔修复竣工。族人、乡人对此均投以敬佩的目光。徐光珠等三位代表,专程赴潜通报祖茔修复情况,并附修复后的照片(如上)。
  设想成立大太公文史研究会。凰冈是风水宝地,它座落在鄱阳湖东,昌江北岸,狮子山麓。大自然形成的狮子山,似一头威武的雄狮,永久守护着这块宝地和勤劳百姓。一千多年前,大太公选居此地,多么具有远见卓识。死后又安葬在此,说明凰冈在先祖心目中的地位。
  大太公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距今1073年。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受祖德呵护,一代接一代近四十代子孙繁衍,遍及赣、皖、闽、浙、鄂、湘等省约数十万人。其间,不仅有频繁的迁徙史,丰富的创业史、文化史、兴衰史,而且历代都涌现出理学醇儒,忠臣孝子,及载入史册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等。祖庭宗亲首倡成立大太公文史研究会的设想很有必要,在皖后裔深表赞同。但这个民间群众性社团组织,必须由祖庭发起,以本土为根基,按政府有关法规申报成立。我们这一支在六百多年前迁皖的后裔,理所当然要积极支持,参与必要的活动,提供相关的谱牒、史料等。

 

皖桐徐氏来历

  安徽桐城徐姓始迁祖徐复亨,字时绎,曾任户部郎中,于元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因避乱携妻陈氏及四子:(即徐寿一、徐寿二、徐寿三、徐寿四)从江西省婺源县南乡徐村迁至安徽桐城东乡(今枞阳县白柳乡)落户。后复亨公同四子徐寿四返婺源县后,又迁居青阳县。其余三子因明朝禁止群聚,后分三派:长徐寿一筑室小岭之阳,入赘祖氏,启永思堂派:后生一子徐亨三,徐亨三生子徐荣五、徐志良、徐志春、徐荣十四。徐荣五有七子十六孙,徐志良有三子六孙,徐志春有二子六孙,徐荣十四有四子十一孙。仲徐寿二奉母陈太君留居石溪(今枞阳县白石乡),启敬宗堂派,后生一子徐亨四,徐亨四生徐宥、徐宽、徐让、徐顺。徐宥有三子七孙,徐宽有三子九孙,徐让有二子三孙,徐顺有一子一孙。季徐寿三徙居义津桥七里冈(即太公山今枞阳县),启正谊堂派:后生徐亨六、徐亨七、徐亨十。徐亨六生子徐兴一、徐兴二、徐兴四,徐兴一有二子八孙,徐兴二有二子一孙,徐兴三有四子十孙,徐兴四有四子十孙,徐亨七生子徐兴富、徐兴恪、徐兴洛、徐兴才。徐兴富有三子三孙,徐兴恪有一子一孙,徐兴洛有一子二孙,徐兴才有一子一孙,徐亨十生子徐观、徐塔、徐忠、徐汉、徐祖文,徐观有一子二孙,徐塔有一子二孙,徐忠有一子一孙,徐汉有一子,徐祖文有四子十孙。
  皖桐徐氏自明代修谱起前后共修谱九次,其中明代三次,清代六次,其中前七次小岭永思堂派,石溪敬宗堂派,太公山正谊堂派各自分修。到了八修时,为了贯本源,联字派,统规为一,将徐寿一、徐寿二、徐寿三之三部支谱分修合订,定名为《皖桐徐氏宗谱》,谱册前面用了总谱序,进一步说明徐氏三派的始迁祖是徐复亨公的由来。从九修《徐氏宗谱》内容上看,徐姓起源都是很清楚的,如四修谱序中记载:“徐氏素称名族,其始祖于伯益公佐舜掌火,迄今民食其利,厥后次子若木封徐国公,遂氏焉。其后为徐偃王,自商、周而秦汉,由晋、魏、迄、唐、宋,前后五代中各有传人。上下千余年间,为大夫者七人,太师者一人,公一侯二,司空、司寇各一人,佩大将军印者四人,其余太守、刺史森森若林”。五修谱序中记载:“粤稽徐之受姓自伯益掌火,佐禹以平水土,其次子若木受封于徐,厥后以国为姓”。同时序中说:“徐之所以命姓为益子若木,后络绎三代至东汉,有南昌一支称高土者则孺子焉,复迁南海为唐御史,则徐有功也。”七修谱序中记载:“徐氏由伯益之子若木氏封于徐,故以徐为氏,其后子孙蕃衍散处于九州者不知几亿万人也。而渊源确据者,宋时由鄱(今南昌鄱湖畔)迁婺(即婺源县),由婺迁桐,则在元至正年间也。”同时谱册中并载录了唐代韩愈专门写的《衢州徐偃王庙碑》全文。尤其对徐姓宗族文化内容很多,如族规家约教育族民爱国守法,孝顺父母,道德处世,团结民族,尊老爱幼等重要意义,不一一叙述了。

 

 

皖桐徐氏八修通族派行引

世 士字派  十 世 宗字派  十 世 正字派
世 学字派  十 世 道字派    世 期字派
世 大字派    世 成字派  二 世 光字派
二十一世 国字派  二十二世 文字派    二十三世 启字派
二十四世 景字派    二十五世 祚字派  二十六世 方字派
二十七世 新字派  二十八世 崇字派    二十九世 德字派
世 象字派    三十一世 贤字派  三十二世 伟字派
三十三世 烈字派  三十四世 丰字派    三十五世 功字派
三十六世 贻字派    三十七世 厥字派  三十八世 孙字派
三十九世 谋字派  四 世 忠字派    四十一世 孝字派
四十二世 友字派    四十三世 恭字派  四十四世 诗字派
四十五世 书字派  四十六世 礼字派    四十七世 乐字派
四十八世 克字派    四十九世 裕字派  五 世 后字派
五十一世 昆字派

  皖桐徐氏宗族,自元朝末年由婺源迁至桐城后,起初兄弟三人(徐寿一、徐寿二、徐寿三),各居一地,各自建祠修谱,所以一至七修时,没有统一的辈份规定,到了八修时,为了贯本源,联字派,统规为一起见,将三派:(即小岭永思堂派、石溪敬宗堂派、义津正谊堂派)统一从十二世起到五十一世止,共用四十个不同的汉字代表四十代通族人的派行(即辈份)。上面就是八修通族行引的排列。

 

皖桐徐氏小岭派实况

  皖桐小岭徐姓群体是以徐寿一公为第一世祖的徐氏宗族,启永思堂派。自元季末年,由婺源迁至桐城(今枞阳县白柳乡)后,徐寿一起初在祖家招亲,后卜小岭之东阳关岭落户,繁衍发展,逐渐成为当今几万人的徐氏家族。为什么叫小岭徐呢?因为徐寿一生前落户在小岭之东,以后“徐氏宗祠”建在小岭之西,而徐寿一公之墓又在小岭之南,因此后人就将这支族人称呼小岭徐。下面作具体叙述:大约在明朝年间,于小岭西边黄泥岗修建了“徐氏宗祠”,砖木结构,为三进两个四合院,主要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场所,也是家族议定族中大事场所,因而有专人管理,至今仍然存在,解放前后,一直是设立方安小学。不过祠内祖先牌位、大门上“徐氏宗祠”牌匾,大门上“东海家声,南州世泽”八个大字的对联也涂抹掉了,原八字大门改为小窄门。但院内两株桂花树,仍然支繁叶翠,可能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当时为了祭祀祖先需要,还有一千六百多亩租田,每年所收租金,用于祭祀、建祠、修祠、修墓、修谱等费用。对考功名的、上大学的后代子孙给予奖励补助,一直补到大学毕业为止。每当清明扫墓时,对六十岁以上的族民供应一顿酒宴。大约在辛亥革命后,大部分租田都捐献给当地政府办浮山中学,为国家培养出不少有用人才,少量租田收益维持族内每年费用,到了解放后,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制度,租田就不复存在了。
  徐寿一公去世后,葬在小岭南边蒲塘东山蛇形嘴,与祖孺人合墓,土冢圆形,葬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因年代久远,墓土流失,石碑折断,徐姓后代子孙一致要求重修,自愿捐献人民币三千多元,由裔孙徐子诚、徐金权、徐效儒(庐江县人)、徐成义、徐德斌(枞阳县人)、徐大和(舒城县人)等人组织重修,将原土冢墓改为塑为块石水泥结构,原折断石碑按原式树立,于公元一九八九年清明节复修一新。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岭徐后代子孙兴旺发达,不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或是海外的族人,都是念念不忘我是皖桐小岭徐氏后裔,感到自豪。对先祖都是崇敬的,一直至今清明节,各地徐姓子孙都自动纷纷前来祭奠。自古以来,寻宗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优良传统,它对民族团结统一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徐姓也不例外。《徐氏宗谱》记载的:“清明祭一世祖墓文”很有考证依据,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它是一种对偶的骈体文,不仅对生死吊慰的层次有条不紊,声韵和谐,词藻华丽流畅;而且对小岭徐是东海郡,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后代,由婺迁桐入赘祖氏,葬地是柳峰山脉,面向浮山河水地址等均表述得很清楚。下面收录其全文:

清明祭一世祖墓文

  呜呼,唯我始祖,孝本天成。桑梓情殷,保父灵以安婺士;室家念切,奉母氏而迁桐乡。沐雨栉风,扩井疆于兵燹之地;披荆斩棘,启山林于草昧之天。南国韬光,共仰南州高士;东床养晦,群推东海名流。母子相依,承欢既多其款曲;兄弟聚首,友爱倍极其殷勤。绍清白以传家,浮水之流偕洁;本善良而裕后,柳峰之秀齐辉。继继绳绳,虽分支而派别;源源本本,总共贯以同条,千百年之元气,期含愈蕃愈衍;亿万载之精华,既裕弥炽弥昌。以故,耕者耕,乐尧天而衣食颇备;读者读,食祖德而芹藻攸香。睹日月之其除,慨时序之已远。幽明永隔,对白云而深著存;人鬼殊途,仰青山而伤雨露。时维三月,节届清明。风送上林,绿织柳烟拖地;春深几处,红筛杏雨满山。不觉百感横生,爰伸一滴之敬。纸灰片片,争似蝴蝶之飞;麦秀青青,空下杜鹃之泪。吾祖有灵,来格来歆。

    编者注:以上三篇史料摘录于徐子诚先生2003年编写的《皖桐小岭徐家史》。
  徐子诚先生时年八十又二,祖籍桐城(现为枞阳)小岭,现居庐江。建国后一直在乡、区、县担任领导工作。一九八三年后,
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族史料的搜集、研究,克服重重困难,自编、自费印刷300多本《皖桐小岭徐家史》,深受乡人及省内外(包括山西、河南、台湾等地)族人的欢迎。他领头捐款修复先祖寿一公墓冢。现因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还念念不忘修宗谱、修复宗祠,弘扬姓氏文化。读其文、观其行、听其言,有感于斯人,故本刊编者特致以崇高的敬意。

   

望江六九甲徐氏梗概

———裔孙·达鹏  整理

  徐氏自夏朝初年,若木公受姓以来,历经4000多年。西周之后,徐氏散居全国各地。望江始有徐氏,源于唐代望江县令、徐氏九十二代升翁,始称炭步徐。随着人丁繁衍,行政区划变更,后称六九甲徐。六甲则俊卿公裔,九甲则祥卿公裔。
  家谱记载:“升翁,名奭。唐朝之忠臣,江南之杰士,仲源之严君,天龙之鼻祖也。由宣城令调官望江,唐史载其忠,其死于王事,而子孙遂家于望。夫人李氏,抚育孤仲源,而终贞其节,刑于之化,内助之贤,两德之焉。其嗣孝德闻于朝,优奖有加,千载未已……。”公故葬北园,夫人李氏葬宅后山。
  仲源公,名积。唐朝进士。公登科为合肥令,莅政公明廉威,任未终而卒,茔于孝感山(注:柯家坂)母墓左。夫人何氏,故葬北园。公生逵,逵生御,御生天洪。
  天洪公,字同德。唐朝懿宗元年任盐课司。夫人皮氏,生子二,长子诜,居乐平附马后;次子密。夫妇故葬炭步后山。
  密公,字布卿,号行甫,时称大太翁。宦游经凰冈,尝爱其山水秀丽,遂家焉。夫人赵氏生举台。夫妇故葬狮子山。大成宗谱序记:“布卿公宦游江西,其孙七公舟抵凰冈,乐其胜而家焉。嗣分于吕岭、乐平、迁湖口麻布街鄱邑、建德、皖城不一其处。望江之有徐氏也,称巨第焉。”
  举台公,名清,号濂溪,时称小太公。娶余氏,生子七,名一、二、三、四、五、六、七。自升翁至举台公在望江居七代,为罹五季(五代)之乱,公偕七子徙居鄱阳凰冈。尔后,一、二、四、五子返于龙泉;三子世衡,娶杜氏,生一子,名超,居凰冈;六子叔雏,娶刘氏,生一子,名念卅一,居凰冈;七子尧民,居凰冈。夫妇合葬高家嘴。
  尧民公,字季坤,号一齐,时称七公。娶余氏,生子三,名仁、礼、信。夫妇合葬狮子山球穴。
  信公,时称念八。娶杨氏,生一子,名八十六。公葬中埠港,妣葬鸳鸯坑,自始祖伯益公至信公,整整一百代。公生华,华生应晖,应晖生宁,宁生济,济生孟馨。
  孟馨公,字桂五。娶高氏,生子四;天龙、腾龙、龙八、龙十。公妣故葬连节墓前。吾族自举台徙居凰冈,居九代,天龙、腾龙二公于宋朝祥兴二年复迁望江。
  天龙公,时称望江一世祖。初按徐氏世系图表推算为一百零六代裔孙。家谱天龙公传记:“公仲源先生之耳孙也。自举台公罹午季之乱,徙居鄱阳之凰冈,而后族人散居不一,而仲源公不享湮祀者数世矣。公追念先德,与弟腾龙复来望邑,省先人之茔,兆卜居室于乡城,大起家声,绵流后裔,至今书香不替者,赖公之发迹也。”其弟龙八、龙十,一到桐城,一去建德。有诗为证。文林郎邑人东岩胡楷诗曰:

派衍凰冈复望江,
考观文献尚彰彰。
同居伯仲罹时乱,
遂散天香各处芳。
一去桐城一建德,

又留此地又潜阳。
谶云枝叶皆荣秀,
同在癸丁乙已乡。

  公娶万氏,生子二,长子云岩,次子石岩。公故葬黄花陂,妣故葬董家咀。
  云岩公,名长三,字惟章,由邑庠中解元,未士卒。娶王氏。公妣故葬炭步寺后山(学士林)。
  石岩公,字惟瞻,号炭溪。生于元朝无贞元年(1295年)延祐元年由邑庠乡试中举,二年会试中进士,翰林院受直学士。一时文魁海内,纸贵洛阳,石室兰台,珥藏著述,夫人谢氏,生子二,长子俊卿,次子祥卿,公妣故葬炭步寺后山。自公以下分为二支:
  一、俊卿公生文彬,文彬公生仁政、仁忠。仁政公生瑀、琏,迁浙江;仁忠公生端,端公生广、廉。
  二、祥卿公生文升,文升公生仁四、仁六(早卒)、仁宣、仁安。仁宣公生,公生唐、庚、庸;仁安公生鉴、初。鉴公生、、;初公生。从此,六九甲徐氏有广、唐、庚、庸、、、、,八大股。传至光字派,重新立了派行。首拟派行为:

绍嘉应之宗,
方成世德弘。
克熙明道美,
 永乐自天同。
 维清开顺极,
 康泰庆时雍。
 乾元隆万古,
 
嗣续羡臣工。

  此派行大概是明、清时代所拟,从字里行间看出有多个皇帝年号字样,怕犯忌,恐生不测。后更改为:
 
绍嘉应之宗,
方成世德洪,
克希先达美,
俊雅自恒同,
维贤开令业,
继起永增崇,
邦国隆良士,
廷兴定可逢。

 
    吾族来望江定居之后,有迁往潜山、怀宁、浙江,迁往皖南山区有:东至、葛公镇、小石岭,彭泽、马当 等地。近代定居海外的有韩国、美国、德国等地。
  六九甲徐氏,属东海郡,谓孝感堂。发源于东海,始迁于宣城,徙居于凰冈,复迁回望江。自升翁始迁望江,至今有1200余年。耕读传家,繁衍生息,人才济济,代不乏人。据不完全统计有14000余人口,实为望族。
                                                     
 
本文原载《雷阳徐氏》第五期

 

望江徐氏宗支、堂号、派行

(录自《雷阳徐氏》二、三、四期)

太慈徐氏堂名:孝感堂

派行: 绍嘉应之宗 方成世德洪

    克希先达美 俊雅自恒同

    维贤开令业 继起永增崇

       邦国隆良士  廷兴定可逢

井头徐氏堂名:世仁堂

派行:  德应必永传  民安大吉昌

       诗书承峻业  乐育守彝常

       万古乾坤久  百代考文章

       圣贤留自谱  公侯韬略长

桃源徐氏堂名:石麟堂

派序:  秉宝王宗芳良  明国文振家邦

       承先裕嗣宏久  世德应必显扬

       经学尚志允继  联元作相朝纲

行次:  庆集云蒸霞蔚  熙年谟烈荣昌

       川岳钟英毓秀  天锡勋猷流光

       孝友声传泽远  诗书历代弥长

徐家滩徐氏堂名:通介堂

派行:

原派:  以守从尚必  正永启宗纯

续派:  敬修惟盛道  善世本贤能

        志达安怀远  心通广大增

        显承恒自有  光裕定长亨

武州寺徐氏堂名:积善堂

原派:  传家崇祖德  万世永增光

        基绪方宏广  本源正衍长

        雍和图极盛  述作兆其祥

        麟凤联新起  朝庭选佐良

续派:  承前启后代  建国富邦乡

        科技攀高点  优生为主张

莲花塘徐氏堂名:谷贻堂

派行:  敏行正世之盛  德广贤良益兴

        学业必臻纯茂  词章时咏升平

 此六言四句从第七世开始。谱修“五代荣”。1995年六修时又新添了“五言四句”:

        大道从光铺   达能俊智勋

        铉培发翰绩   文运裕弘琳

大北门徐氏堂名:通介堂

派行:

老 派:子文升应必

续修派:言行淑世

     忠信存身

新增派:士本家璧

        儒乃国珍

        功昭前烈

        德绍先人

续增派:桂兰衍庆

        气转鸿钧

 

 

128年失修的家谱今又传承

  现居肥东县南乡六家畈镇徐万二村的一支徐氏宗亲,家谱已128年失修。在当今政通人和之际,他们在徐安臻先生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无私奉献,续修了家谱,为传承谱牒文化填补了断层,族人幸甚!
  《合肥徐氏宗谱》载:迁肥始祖万二公与 其弟关二公,于明太祖中原定鼎之际,因避难由江西婺源北迁合肥,卜吉定居于肥东县南、巢湖北岸,朝霞山之东,聚族而居,迄今已630多年,子孙繁衍十九代之多。其间,定名吉庆堂,曾两修家谱:首修于乾隆57年壬子(公元1792年);重修于光绪六年乙亥(公元1875年),字派为:“文思体立,安守敬遵,学广明训,保世克昌”。清末民初曾着手三修,未成。直至现在“三修”前128年失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谱牒文化的悄然兴起,这支宗亲面对社会修谱热,而本支家谱百年失修,感到为人后未尽慎终追远之责,深为心疚,尤其是一些文化人更加自愧。在众望所归情况下,祖居肥东南,身在庐江县长期任教并任高中校长的徐安臻宗亲,“深感重任在肩,时隔128年家谱失修,六、七代子孙未入谱牒,后裔遍及祖国各地,再不续修,越来越难,那将愧对列祖列宗,遗恨千秋”。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他不负众望,自觉担当“三修”主编的重任。从上世纪末,他到处搜集合肥徐氏史料、家谱,多次回原籍同宗亲研究续修家谱事宜,冲破视家谱为禁区左倾阴影的多种阻力。在续修过程中,访宗亲,开谱稿,定编目、谱例,经费筹措等诸多方面,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1999年—2003年历时五年,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三修”任务。2003年春节前,召开《合肥徐氏宗谱》三修告竣庆典大会,合族同庆,炮声齐鸣,金锣响彻,广播欢唱,百年断层填补,大功告成,何其乐呼!

 

怀宁“祚衍堂”徐氏七修家谱告竣

  元末明初由江西凰冈(瓦屑坝)迁到安徽怀宁县高河镇三鸦寺定居的沙河徐氏华三公后裔,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修宗谱后,一直失修。近年在全国姓氏文化热的推动下,从20044月至20069月,历时两年半(30个月),按预定时间提前半年,一举完成了七修宗谱之盛事。

  由赣迁皖的六百多年间,这个支派先后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和民国20年曾六修家谱。自六修后至今已70多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续修,广大宗亲十分焦急。2004年春,来自潜山、东至、铜陵、浙江长兴等地本支后裔与祖庭宗亲不谋而合,借清明扫墓之机,自发集会于双牧岭(祖祠旧地),高河镇。经多次协商,推举组建了以徐炉生、徐怀生、徐累奎等为七修家谱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徐继达、徐海棠为名誉主任。在两年多的七修过程中,广大宗亲热情高涨,编修人员尤其是“穿草鞋”的宗亲不怕误工,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从事办企业和外出打工的宗亲,自愿捐资,主动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

  这次编修的家谱,上溯自始祖若木公至江西凰冈十世祖,计106代的世系从简,分迁至怀宁高河三鸦寺始祖华三公支下30多代世系从详。同时还搜集延用了本族的有关资料,加重文化史,兴衰史等诸多方面内涵。印刷装订成册分全套谱、小套谱两种。全套谱共计41卷,分发各房头;小套谱为3卷:即卷首、卷末、各房头帖身卷,供宗亲自费预订,自存。

  按有关方面的要求,该分支无偿赠给皖西南徐氏宗亲筹委会装箱的全套谱一套。

 

望江:宗亲涌跃捐资

  望江徐氏宗亲,目睹该县宗亲筹委会工作扎实,有声有色,为信任、支持筹委会工作,宗亲们涌跃捐资:太慈镇从事建筑业的徐祖奇宗亲,得知筹委会开展活动缺乏资金,主动上门捐款贰仟元;太慈镇郭河圩排涝站徐海元宗亲,对筹委会工作拍手称好,亲自捐款一千元,以表尊祖敬宗诚意;井头世仁堂宗亲徐中其在建筑周转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现金二千元送交筹委会,以表族谊亲情;孝感堂年届83岁的耄耋老人徐克球说:“做徐氏子孙不能忘祖。”慷慨解囊,向筹委会捐款一千元。

 

宿松:宗亲会编办《菀嵩堂讯》

  继今年六月十一日正式成立宿松县徐氏宗亲会后,他们工作扎实有条,99日编辑出版了《菀嵩堂讯》不定期发行的本宗亲会的内刊。“菀嵩”,皖松之谐音。“菀”:繁荣茂盛;“嵩”:高山。表示宿松徐氏子孙繁衍、族氏高耸。它的宗旨是弘扬姓氏文化,歌颂先祖业绩,继承传统美德,刊登族贤事迹,传递姓氏信息,推动族事活动。鼓励和教育族民爱国守法,举孝致信,倡荣弃耻,修德行善,和乡睦里,勤劳俭朴,创业求新,努力做国家的好公民,徐氏的好子孙。

   

岳西:筹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

  83日,岳西县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召开了各支派都有代表参加的第三次会议。会上,徐承钦会长通报了前一段活动情况,安排并讨论了今后工作。徐家俭等宗亲详细介绍了重建“皖西徐氏宗祠”慨况;徐绳武等宗亲交流了原徐氏“四汇堂”续修族谱情况。宗亲代表对开展活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联谊活动认真开展好,为弘扬祖德,承先启后而努力。

   

徐氏联宗赞

七绝

方济仁

根深叶茂果枝稠,

源远流长徐国遒。

望族联宗堪赞许,

家兴人杰护金瓯。

                             ( 注: 作者系宿松县人大原主任,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七律·徐氏联宗贺

若木传承后代孙,

同心宗业展图腾。

开来继往绵延泽;

仰月思源慰祖灵。

浩气长存推望族;

英姿永著耀门庭。

遗风高洁家声远,

梓茂株华万木春。

                                 (注: 作者系宿松县政协原主席)

 

贺徐氏宗亲盟会

徐芳田

满庭芳

  伯益垂基,若木受姓,四千余载绵延。中华徐氏,现两千万员。宿邑同宗众族,迁江右,二万人烟。今相聚,宗亲盟会,如壁合珠联。  元元!标的定,和谐发展,重任于肩:谱联建宗祠,裕后光先;助学帮扶济困,神圣责,护法维权;承传统,弘扬美德,徐氏子孙贤。
     (注: 作者系宿松县徐氏宗亲会会长)

    以上三首原载《菀嵩堂讯》第一期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