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初,根据广大宗亲的积极要求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决定把筹建徐氏宗祠做为其工作目标之一,并于当年12月在“族务通讯”中公布了筹建意向书与致宗亲的一封信。之后,在会长徐继达先生带领下,研究会曾数次赴江西、无锡、湖南与本省考察祠堂;也曾在县内数十处选址与协商相关事宜,还赴北京、武汉、合肥等地与宗亲商讨建设资金筹措与设计事项;并多次召开常务理事及相关人员会议,商议祠堂建设问题。经多年反复酝酿,总祠筹建条件已基本成熟,为使潜山徐氏总祠建设能顺利实施,经2010年1月15日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研究,现就祠堂建设有关问题决定如下:
一、关于祠堂选址的确定
由于自2005年之后国家土地严控和调整政策的实施,原准备在县城至天柱山沿线及城区周边区域选址的计划当前无法实现;源潭、余井等方向选址建设的各种难度很大;水吼鸡子河徐氏宗亲自发决定在马潭村依山建祠堂的条件凸显成熟,经实地数次考察与比较,认为在马潭建徐氏总祠有利条件有:(一)人缘优势。该村百分之七十为徐姓后裔,宗亲与镇、村两级干部支持建设祠堂;(二)环境优势。马潭处国家级风景区天柱山景区,每年接待数万名漂流与观光游客,背山面水,森林茂密,冬暖夏凉,环境优美;(三)成本优势。祠堂征地补偿价格较低,施工环境通畅,且无其它干扰;(四)交通优势。马潭村至县城仅23公里,且为国道线与水泥路面;(五)基础优势。水吼徐氏宗亲于2008年底已成立祠堂建设领导组织,开展了征地、集资等活动,且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基础较好。
鉴于以上因素,常务理事会决定在水吼马潭村建设潜山徐氏总祠。
二、关于祠堂设计风格与建筑施工
根据“意向书”与地型地貌的现状及前赡性考虑,祠堂占地为3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左右,五间三进。为风格古雅、气势宏大的徽派建筑风格。由武汉大学博导徐礼华、丁士苗夫妇无偿设计。工程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拟于2010年底竣工。
三、关于祠堂的使用与管理
竣工交付使用后的潜山徐氏总祠为潜山徐氏各支宗亲恭奉先祖之殿堂和开展祭祀活动及宗亲联谊的场所。
祠堂的管理与维修由理事会另行议定。
四、关于祠堂建设资金的筹集
潜山徐氏宗祠的建设资金,依靠全县徐氏宗亲捐献。潜山徐氏宗祠恭奉徐氏先祖,凡徐氏子孙都应该感念祖恩,敦本尽孝,为宗祠建设涌跃捐资。为铭志功德、昭示族人,对捐资者以不同形式进行纪念性奖励(具体内容见《募捐书》)。所捐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五、关于祠堂建设的组织领导
徐氏总祠的建设在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进行。成立潜山徐氏宗祠筹建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继达
副主任委员:徐松苗(常务) 徐旵东 徐海峰
委 员: (排名不分先后)
徐敬宾 徐英先 徐 熙 徐康生 徐崔苗 徐礼志
徐志诚 徐建华 徐基洋 徐基茂 徐国珍 徐礼斌
徐文中 徐礼华 徐丙根 徐成龙 徐甲鼎 徐华西
徐洪池 徐中德 徐国成 徐英启 徐胡送 徐际坤
徐江生(名额待增)
下设工程组:组 长:徐海丰 副组长:徐 熙
筹资组:组 长:徐松苗 副组长:徐康生
秘书组:组 长:徐英先 副组长:徐霁旻 徐崔苗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