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遵先父遗诲,受慈母委托

   发布时间:2011-04-15 来源:

 

徐浩、徐晓孝捐150万建祠纪实
 

徐敬宾  徐英先
 

    徐浩、徐晓的祖籍在安徽桐城青草,属潜山徐氏沙河支竹牖公的后裔。兄徐浩原在安庆石化工作,后转入合肥,弟徐晓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金融界拼搏奋斗,经营着证券公司,如今事业成就,业绩辉煌。他们一贯重视孝道,尊祖敬宗。越是事业兴旺,就越想报答父母,感念祖恩。兄弟二人非常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儒家思想的钻研和体会深刻。徐晓从听说潜山正在重建徐氏总祠,心中顿生念头:这正是自己报答祖恩,克尽孝道的好机会,于是就委托兄长徐浩到潜山进行考察,了解具体情况。

(一)为尽孝,寻踪觅迹

    因工作关系,徐浩虽常在合肥、安庆两地穿梭,但因从未有联系,对皖西南及潜山的族务活动,特别是建祠一事却并不知情。受弟弟徐晓的委托,徐浩开始四处打听,但一时联系不上知情人,怎么办?上网查寻,他从《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网》上看到了《族务通讯》关于潜山徐氏宗祠建设的一系列报导,既惊喜又感动。为寻求联系方式,他通过QQ号与皖西南徐氏网站负责人徐一明取得了联系。3月4日,徐浩夫妇登门拜访了一明,通过交谈,他被潜山徐氏总祠的筹建过程和各地宗亲积极捐款筹资的动人事迹所感动,他与弟弟通话后,心中已有定论,决定尽快到宗祠建设现场参观。
    得知3月5日,一明陪同达老、敬宾、际宏(芜湖)去河南寻宗联谊,7日徐浩与一明连通电话,迫不及待地希望8日就去看祠堂,并透露了弟弟要为建祠尽孝而大额捐资的意向。敬宾将这一喜讯立即告诉了在家的筹委会负责人。7日晚,经讨论,几位刚返回的老人决定不顾疲劳,放弃休息,8日就陪同他前往祠堂建设工地考察。
    按照约定,徐浩宗亲与其姐夫(住安庆)于3月8日清晨自驾车来到了潜山,宗祠筹委会主要负责人达老、松苗、敬宾、英先及芜湖际宏、安庆一明等在潜热烈欢迎,并即刻陪同他们直奔水吼马潭。
    在宗祠建设现场,徐浩近观远眺,认真听取工程负责人的介绍,对这里的风水环境和宗祠的设计及建设规模非常满意。在工程指挥部,当听了松苗关于工程建设和资金筹集等情况的全面汇报,特别是达老关于筹建人员必须具备的四点精神(深厚的报本思想,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海讷百川的胸怀)的介绍,徐浩感动不已,深表敬佩。座谈结束前,81岁的达老大胆设想,提出厚望说:文中在北京,已承诺捐建圣堂,你弟弟在上海,若能承诺捐建前厅,来个京沪联手,前呼后应,则徐氏总祠竣工就大有希望了!徐浩听了很激动,庄重地表示:我们是为寻找尽孝机会而来的,回去后一定把祠堂建设的具体情况、各位主事宗亲的辛劳和功绩如实地给弟弟介绍,认真商量,并尽快地与你们联系。

(二)捐巨资,现场签约

    事隔6天,3月14日,徐浩给达老打来电话:经与弟弟商议,并禀报母亲,徐晓决定向总祠建设捐献巨额资金,并约定于清明节前夕4月2日,兄弟率家人共同到祠堂现场举行捐款签字仪式。振奋人心的喜讯,令宗亲们不禁电传相告,特别是为筹委会主要成员解除了心中的忧虑。因为祠堂建设资金缺口太大,目前正处于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局面,这一喜讯正是雪中送炭,甘雨救旱。
    4月2日上午九点,徐浩夫妇、徐晓及其亲属一行10人到达潜山,由宗祠筹委会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陪同前往宗祠建设现场。徐晓站在宗祠西侧已征收的坡地上,一边认真听取筹委会成员关于祠堂风水环境的介绍,一边仔细地环视四周,与小册子中的风水说时进行对照,不往地点头称赞。看过祠堂的外景和环境后,他们进入开始装修的圣堂和中厅,仰头一望,见两厅的建筑如此高大宏伟,赞不绝口。徐浩兄弟豪言表示:“前厅是祠堂的门面和形象,一定要建得更辉煌。”此话一出,说明他们的心中已有定数,即决定承担祠堂门厅和戏楼的建设资金。
    瞻仰过祠堂后,筹委会决定请他们到马潭村的徐礼智家吃农家菜。因他们下午要返回,饭前,我们抓紧座谈,交换关于捐资的意见。达老和松苗按照前次的设想,向徐浩、徐晓提出捐款厚望时,徐晓豪不犹豫地答应承担祠堂门厅的全部建设资金约150万元,并表示:门厅一定要建好,若资金不够,还可以再补。当我们拿出面前拟好的捐款书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捐款书不要宣传”,我们解释:签捐款书不只是歌颂,更有进一步推动捐资和作宗祠永久档案的意义。兄弟二人仔细看了捐款书,通过商议,认真地作了修改,接着在礼智新房子大厅中,捐款方(徐晓请兄徐浩执笔)、受捐方(筹委会)、见证人三方举行了庄重的《承建潜山徐氏总祠门厅捐款书》签字仪式。
    签完字,徐晓兴致更浓,他郑重地承诺:“待总祠建成后,我决定再捐赠一套《四库全书》。”他的话音一落,厅中掌声骤起,我们也激动地表态:如有条件,一定建好文昌阁,将捐赠的这一套《四库全书》作为镇祠之宝珍藏起来。
    为了全面报导,我们想采访兄弟二人的个人简历和创业情况,谁料却被婉言拒绝。原来,他们只愿高调捐资,却不愿张扬,要求低调宣传。兄弟二人向我们道出肺腑之言:“我们的父亲去世三十二年了,生前曾在《安徽日报》社党委办工作,那时因社会条件所限,我们又未成人,没有报答其养育之恩。母亲今年84岁了,今天很想来祠堂看看,但因心脏不太好,我们来去匆匆,怕她受不了。我们今天就是受母亲的委托,为报答祖恩,尽孝而来的,我们是以父母的名义代表全家捐款的,要宣传就写我们的父母,不要写我们个人。”这些从年轻人口中掷地有声的话语,对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格外亲切,也更受感动。
    徐浩兄弟回去后仅只隔一天,4月4日,徐晓就将首批50万元捐资即时汇入了筹委会的账户。如此讲究诚信,办事如此认真,又雷厉风行的作风,再次令所有宗亲们深为感动。

 
(三)一席话,震耳发聩

    在签字现场,我们围绕祠堂聊起了中国的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引起徐晓宗亲的强烈共鸣,他就当前弘扬中华传文化问题很随意地发表了一席见解深刻、一语中的的话语。
    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些不相和谐的现象。”
    “一是浇花与浇根。现在许多人都对自己的下一代,尤其是小孩,倍加呵护,但对长辈、对老人却关心不足,甚至只图自己享乐,遗弃父母。人们把这一现象比作只浇花不浇根,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根枯萎了花儿也就开不好;我们提倡报本,本是什么?本就是根,就是我们的祖先,所以我们既要浇花、浇叶,更要浇根,水和养份要施到根部,才能枝繁叶茂。”
    “尊老敬老,克尽孝道,是中华传统大德,人们若忘记父母,不尊敬老人,那么他自己年老之后,又怎能受到下一代的尊敬呢?”
    “二是装修房子与装修心灵。由于经济发展,住房不断更新,许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新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追求享受,然而却不注重去“装修”自己的心灵,遇事浮燥,不爱读书,物欲横流,贪财爱色,道德缺失,同传统的中华文明显得很不协调。”
    “三是我们要用什么思想来拯救世界?据说不久前,世界上有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起聚会,讨论有何管理当今世界之良策?经过反复论证,他们一致认为,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拯救全世界。现在全球已有好多个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学习儒家思想,就是有力的证明。”
    “韩国提出,他们要将孔子和端午节等文化现象申报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奇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孔子和端午节都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怎么被他们拿去申报世界遗产呢?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国家得到了发扬光大,而我们自己却珍重不够呢?”
    “四是高科技引发新问题。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科技高度发展,一片繁荣昌盛。然而在这背后却往往潜伏着危机,环境遭到破坏,道德沦丧。他们打着维护人权、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今天攻这个,明天打那个,武力侵犯别国,实际上遭殃的是无辜平民。当前,在阿富汗和利比亚都表现的十分突出。真可谓:科技上去了,道德下来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这样搞下去,总有一天会遇到报应。”
    一席话,震耳发聩,触心动灵,表达出了在坐来宾早有共识的心声。达老静听后,动情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徐晓宗亲虽很年轻,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学说的理解却致深致透,他能运用这一思想来认识当今的社会和世界。难怪他捐巨资建祠不愿张扬,他认为这是父母的恩德,他们只是尽孝而已。
    从他们兄弟二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形影与希望。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