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六十期

   发布时间:2012-08-29 来源:

 

《族 务 通 讯》


第三期(总第六十期)


2012年5月28日



  中国人最崇拜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所以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力量非常强大。究其原因,是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力量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摘自《广东何氏族谱》)

  


坚定信心   打好决战年攻坚战


——徐氏宗祠文化建设座谈会胜利召开

 

 

  潜山徐氏宗祠重建自2010年6月正式奠基以来,至今已是第三年。为了按既定目标完成宗祠建设任务,宗祠筹建委员会决定把2012年定为宗祠建设决战年。因此继元月七日宗祠建设现场会进行动员后,于5月20日在潜山大饭店再次召开筹建委员会扩大会议,进行再动员,发动宗亲各方力量,努力工作,确保决战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主持祠堂建设的徐松苗宗亲首先汇报了建祠决战年前四个月的工作:1、抓住春节、清明两节。接待和走访在外地工作宗亲,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沟通了宗亲感情,加深了理解;2、宗祠文化建设全面启动,进展不平衡,但各项工作在困难中有序推进;3、基建工程按要求施工顺利,已进入扫尾工作,可望7月底基本完工;4、筹资有了新进展,扩大了筹资面,不少宗亲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捐资,精神十分感人;5、宗祠参建面进一步扩大,仅桐城市、怀宁县新增加了一万多人参加共建。
  在回顾前期工作同时,他指出,四个月工作顺利进展,大多数宗亲有了新的统一,很多感人事例值得学习和颂扬。当前,困难仍然不少,任务重、时间紧,越到后期越是硬骨头。他要求筹委会所有宗亲都必须在宽容理解的环境中发挥身先士卒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确保顺利竣工。松苗还就近三个月在基建、文化建设、财务、筹资等各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会议全面总结了宗祠建设前期的各项工作。新祠由一支派独建发展到六支派共建,参与建祠宗亲达8万余人;建祠资金由白手起家到筹集资金达500万元,由一片丘陵荒地变为三进七间1700多平方米的宏伟宽敞古朴的大宗祠。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干着200多年前老祖宗做的,但被左的路线摧毁的事。现在白手起家,从无到有,这中间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冲破重重困难,使乡人、族人翘首称颂。这种力量主要来自于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是潜山徐氏裔孙从血液中蕴藏深厚的儒家文化--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在行动上得到传承。主修建祠人员在原有德性的基础上,深受孝道有加宗亲行为感召,本着吃苦是福,敞开包容胸怀,克服种种困难,更加勤奋努力的结果。
  会议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一个人都要有奋发向上进取的精神。潜山徐人建祠这件大事,成效显著,主要有四种精神:即有尊祖敬宗的报本理念,有诚实守信的办事作风,有吃苦是福的奉献姿态,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这就是潜山徐人的精神。
  会议强调,建祠、族务,大家都经验不足,难免有这样那样不足之处。缺点难免,发现改正。广大宗亲要和建祠主管人换位思考,要善意帮助,不应指责,甚至恶语伤人。要有善心、善言、善行。要积德,不可缺德。
  会议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会议认为,决战年时间过去四个多月,下面任务重且硬,时间非常紧。祠堂建设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土建工程收尾,有装修工程,尤其是圣堂和文化建设;既有内务又有外务,相信广大宗亲会全力支持,在前期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在主管者坚强有力的引导下,定会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为此,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检查年初提出的十六项工作的逐项执行情况,并定期检查;二是要充实各小组的力量,加强各组工作和责任;三是主管者分期外联,除继续抓好捐资,还要联谊并听取各方意见;四是开好工程验收碰头会;财务收支核算、宗祠峻工庆典和祭祀筹备座谈会;文化园总体安排和祠堂管理等各项工作会议;五是加强网站、《族务通讯》两个媒体建设,宣传决战年大事、好事,籍以激发族人的齐家、兴族、报国之心。
  继达老参加会议并讲话。
  和顺宗亲就祖先登记、汇总、牌位制作和安置工作提出了具体安排意见,并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好。
  与会70多位宗亲就会议内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会后一定要按照要求,在宗亲中进一步宣传发动,集智集力,身先士卒,努力按质按时建设好宗祠,确保今年冬至祠堂竣工庆典和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徐耘)


  

祠堂建设进行时(之二)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潜山“徐氏宗祠”建设经2011年紧张工作,土建工程已尽尾声,文化建设紧张起步,装修工程渐入高潮,祖先登记全面铺开,捐资缴款继续进行。为便于广大宗亲了解宗祠建设具体情况,现就宗祠建设的部分工作简要整理如下:
  10.2 北京分类信息网总经理徐鹏飞宗亲夫妇、孩子陪同母亲及二个哥哥到祠堂工地,现场捐现金20万元,两位兄弟明辉、文飞也各捐5000元。继达、敬宾等在县城接待鹏飞一家人。
  10.4 继达、国珍、松苗等宗亲到安庆大丰参加安庆城区徐氏九修家谱发谱仪式。
  10.7 在北京工作的而缓宗亲回潜,松苗、和顺接待,交流宗祠建设相关事宜。
  10.9 陪同县老干部诗词协会副会长王去非先生去源潭,请县诗词协会顾问张维臣老先生初评宗祠楹联。
  10.21 宗祠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向县有关领导报告宗祠建设情况。
  10.24 黑龙江测绘局局长徐开明在北京联络组副组长英泽宗亲陪同下到祠堂工地视察,并捐资。
  10.27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徐国轩一行来潜考察,继达、敬宾、松苗等接待。
  10.31 松苗、和顺去怀宁谢家祠堂了解有关牌位情况。
  11.13 祖先登记与牌位安放会议召开。
  11.19 礼兵宗亲前往宗祠工地察看工程进展情况,现场交兄弟二人所捐的20万元现金。
  11.26 松苗、和顺、江生到岳西与岳西联谊会负责人商议祖先登记工作。
  12.5 召开文化建设初评会,承钦、旵东、志诚、和顺、甲鼎、康生、敬宾、霁旻、礼良、江生、松苗等参加,定楹联初稿、家规家训初稿、重修祠堂记等。
  12.17 为庆祝岳西籍徐宗本宗亲被评为中科院院士,岳西田头乡德一公祠举办庆典。潜山研究会派人参加。
  12.22 安庆城区九修委员会8人来潜,送谱一套,转交当地宗亲建祠捐款4万元,徐造安个人捐5万元;是日,在浙江工作的青楼华刚宗亲,从网上得知建祠,捐款1万元。
  宗祠建设进行时仅根据日记整理,难免很多遗漏,敬请宗亲谅解。

                                   (根据日记整理 松苗)


 

为了做好家族事务


——参加徐氏宗祠文化建设座谈会见闻

 

  5月20日,徐氏宗祠文化建设座谈会在潜山饭店四楼会议室召开。应徐敬宾老先生邀请,我第一次参加了家族会议。
  会议9:00开始,当我8:30到达会场的时候,会场已经坐满大半,以年纪长者居多,大家相互谈论,好不热闹。其中,有一年轻人在发放会议材料,旁边有一小妹准备茶水。我到会场后排落座,很快,那位年轻人就将会议材料陆续发到我的手中,分别是《工作报告》一份,《潜山徐氏<敦睦堂>祖先牌位安置方案》一份,题为《回顾与展望》的发言提纲一份,共三份,其间,有人拿会议记录让我签名,还有准备茶水的小妹给我端茶,一切的安排显得煞有其事,形式如同我参加的其他各类会议一样,毫不逊色。所不同的是,大家来的都比较早。
  根据徐敬宾老先生的安排,我需要会见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原县卫生局局长徐松苗先生,于是,我向那位分发材料的年轻人咨询,说话间,进来一人,年轻人趁势一指:那就是徐局长。徐松苗先生看起来很年轻,不像是退休的老人,身板硬朗,面色红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话间眉宇轩昂,气度非凡。我便走上前去,自我介绍,他很高兴,说,欢迎我的加入。旋即,将我介绍给老会长,徐继达老先生。
  徐继达老先生我早有耳闻,印象当中是一位学识很高,极为谦和的老者。现在一见,先生的谦和和修养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先生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很好。先生起身与我握手,向我表示欢迎。继而邀请我改日到他家,他准备送我全套的家族报纸--《族务通讯》。
  说话间,会议就开始了。徐继达老先生、岳西的徐承钦老先生、徐松苗副会长、徐和顺副会长在主席台就坐,参加会议的除了本县各乡镇的代表外,还有岳西县、怀宁县、安庆市郊等周边县市的代表,共计70余人。
  会议有四项议程,首先是徐松苗副主任报告工作,接下来是徐和顺副主任宣读《潜山徐氏<敦睦堂>祖先牌位安置方案》,然后是各位宗亲讨论方案,最后是徐继达老先生讲话。
  通过会议,我对徐氏家族事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感办好家族事务的不易。祠堂修建不仅仅是土建,还有碑廊、戏台、屋面装修,还有文化的建设,制作楹联、匾额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文化事、细致活,来不得半点马虎。交款核实也是一件需要细心的事情,每一笔捐款都需要核对无误,包括姓名、数额,如果有的宗亲多次捐款就会给核对工作带来更大麻烦,一笔笔,一处处,都是细心活,来不得半点松懈。
  通过会议,我也感受了宗亲对家族事务的热心。我注意到一位宗亲耳朵背后贴有晕车贴。可以断定,这位宗亲肯定是早上乘长途车赶过来的。参会的宗亲大多不在潜山县城,都是特地为了家族事务进城开会。可以想象,家住在山里的,早上四五点就要出门。这无疑是需要付出、需要责任,更需要热心的。会上,议的很多,各位宗亲畅所欲言,对牌位摆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表现出极强的主人翁姿态。还有岳西的徐承钦、徐水印等宗亲带来牌位样品直观展示给大家,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通过会议,我还感受到了宗亲对我的热情。徐继达老先生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会上还特意提到,说我是“三高”,文化程度高,写作水平高,办事效率高。我诚惶诚恐,唯有竭力为家族付出。岳西徐氏研究会的徐水印副会长听说我要出报纸,特意将岳西徐氏研究会的报纸送我两份,互相交流电话。县文化馆的一位宗亲也主动与我交换联系方式,表示友好。
  说实话,在学校工作,开会是最烦人了。现在的会议往往是几个人的事情,会而不议,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重要的事情不开会。但是这次一上午近三个小时的会议,我与大家一样,并没有疲惫之感,相反越加兴奋与期待,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徐家人要办好徐家事。  (徐维)
  

  


杜氏源流简介

杜氏始祖——杜伯


气镇山川 精贯日月

非罪而亡 千古忠烈
  
  杜伯名桓,为周宣王时大夫,初封于唐,后迁于杜,因受人诬陷,无辜被杀。其子孙以国为氏。
  
  杜氏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黄河沿岸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山东等地集中。其人口约占汉族总数的0.4%,居第五十二位,为中国最大的一百个姓之一。
  杜姓来源有三:一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以国为氏,始祖杜伯。二据《世本》所载。相传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三出自他族改性。杜氏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杜姓堂号有“京兆”等。
  杜氏发源于今陕西境内,自始祖杜伯之后,子孙纷纷迁往中原各地。春秋战国时,鲁国(今山东省境)有杜泄,后避难奔走楚国。汉时,杜姓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迁陕西茂陵,使得杜姓得以聚居,其家族势力更为强大,形成了最大的一个郡望。杜氏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宋以后,杜姓已遍及全国各地,以湖北、江苏、四川分布最为集中。
  历史上杜姓较著名的人物有秦时大将军杜赫。东汉侍御史杜诗,尚书令、被列为“八俊”之一的杜密。西晋时将领兼学者杜预。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杜伏威,后被唐高祖封吴王。唐代大诗人杜甫,其作品被历代评论者称作“诗史”;文学家杜牧;史学家杜佑。宋代杜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母亲。宋末东京留守杜充。清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等。

 

戴氏源流简介

戴氏始祖——戴扌为

裔汤后裔宋司空 仁而爱民曰戴公

泽及后世传千古 春秋之际一贤臣
  
  戴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居第五十三位。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约占全国戴姓人口的53%。
  戴姓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出自子姓,为商汤之后裔,以谥号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以国为氏。三是由殷改为戴姓的。戴姓郡望主要谯郡、广陵郡、清河郡等。戴姓以“谯国”、“广陵”、“清河”为其堂号。
  戴氏的发祥地应该是今河南省境的商丘及民权一带。经过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的不断繁衍迁徙,大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安徽省的北部,江苏长江以北以及河北、山东交界等三处戴氏繁衍中心。元明以后,已广布南方各地。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戴姓名人可谓层出不穷。早在西汉时就有被后人称为今文礼学“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在戴姓家专用楹联中,用“业擅礼经,席传易学”来赞赏戴德、戴圣。东晋有以学者、雕塑家和画家兼为一身的戴逵,他所画人物、山水,其风格也独具一格。元代有文学家戴表元,文章高雅,时称“东南文章,首推表元”。清有史学家戴名世,有思想家、学者戴震,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均有深刻研究。他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痛悼慈母

岳西   徐水印

 

 

   前言:我的母亲于今年农历3月20日仙逝,悲痛欲绝,谨以此文哀悼慈母,权寄哀思。
  我的母亲是一个极平凡的农村妇女,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我的母亲。
  我家自曾祖父后,家道渐趋凋敝,几无立锥之地。曾祖父与祖父母去世早,家父幼时跟随曾祖母乞讨,少时靠帮人放牛以糊口。值此存亡之际,幸有慈母于归家父,从此柳暗花明,家道发展渐入正轨。
  家父少时腿生疽痈(俗谓炸骨肌),无钱医治,以至半残。其后经常疼痛,严重折磨着家父的身心。慈母于归后,尽心服侍,努力支撑着家庭。1959年腊月,家父腿疾复发,疼痛异常,卧床数日后,忽想喝点肉汤。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有肉之家寥寥,少数人家即便有肉,也不肯轻易予人。我家不仅无肉,而且少粮。慈母无计可施,忽想族叔炳华与家父感情深厚,遂准备拿几斤玉米到族叔家去换点猪肉以解家父之“馋”。时值三九,天下冻雨,道路湿滑,慈母身背三岁家姐,几乎是一路爬行至族叔家。族叔之母素有贤名,得知慈母来意后,立即送给一块猪肉,并谢绝了慈母所带的玉米。慈母立即返回,迅速做了一碗肉汤给家父,从而满足了家父的一点“奢望”。家父1991年谢世,慈母在七七之内几乎未出家门,其后三年也极少串门走亲,并把家父的照片挂在蚊帐之内,朝夕相对。其夫妇之爱,妇德之美,堪为儿女楷模。
  我家原来住在土改时所分的一所老祠堂的房子。家父一生喜好棋牌麻将,在农闲之时或雨雪天气,我家即是娱乐之地,家父当然作陪,慈母独自劳作。有时慈母还盛情留人吃饭,从无怨言。至今还有乡邻念念不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集体生产,家父虽身高力大,然终因腿疾而较少参加集体劳动。慈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生产队有事做,均坚持出工。在当时妇女劳力中,是年出工日数最多的一个。不仅如此,慈母还要兴种一点自留地,以贴补家中粮食的不足。早晚要舂磨浆洗,纳鞋作饭。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慈母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休息时间,其辛苦程度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
  慈母出身赤贫之家,没有读书,不懂得大道理。然而,其为人处事却是我们做儿女的学习榜样。过去家贫难以想象,在大集体的时代,我家每年都是缺钱户、缺粮户,我们弟兄姊妹四人几乎都是靠善良人施舍一点旧衣暖身。尽管如此,对于弱残孤独之类的可怜人,慈母宁可自已少吃少用,也要分微润寡。家中的瓜子、黄豆、糖玉米等不多的零食,慈母也总要留着招待客人。小时无钱理发,兄弟三人均剃光头,被同学讥为灯泡而逃学。慈母知道后,耐心地给我们自信、自尊,并督促我们继续上学。慈母经常教育我们说:为人要有同情心、正直心、上进心;人家的好处要记一生,人家的恶处要烂在心;菩萨就在身边,求神拜佛莫如怜孤恤寡。真正是语言平淡,大道其中。
  慈母已经七十六岁了,我们三个做儿子的都已分别成家,四个孙子也都顺利地考取了大学。所有这些,分析起来,应该是与慈母勤劳起家,善良处世,正直立身分不开的。慈母啊,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您用乳汁养大了我们的身体,您用美德照耀着我们的心灵。母亲啊,我的慈母,我深深地爱着您!
  赞曰:贤哉吾母,正直亮节;勤劳齐家,子孙膺德;相夫教子,儿女楷模;待人接物,热情大方;为人处世,惟善惟良。唯祝慈母,寿晋天长。
  
  

相聚浙南山水间


  阳春四月,山花烂熳,正是江南如诗似画的季节。此时,潜山徐氏三老--82岁的继达、77岁的敬宾、67岁的康生,自费结伴而行。从天柱山前往浙南,畅游山水同时,寻宗联谊,参访祖祠,至今使三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留下美好的记忆。
  温州是我国东南的一方宝地,景点名胜甚多,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首”的称号。有誉为“东南第一名胜”的雁荡山,有人称“浙南小桂林”的楠溪江,有双塔影影的江心屿等风景名胜,也有一千多年前迁居于此的徐氏宗亲,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4月13日凌晨,三老夜乘动车来到雁荡镇,乐清市徐氏宗亲会得知后,会长    和当地宗亲代表一行七人不辞劳苦来到雁荡山景区,用丰盛的海鲜招待三老,徐氏天下一家亲的情感由然而生。席间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是一千多年前从浙西龙游迁徙而来,此时彼此感情更加亲切,因为我们的祖先也是从浙西龙游迁至江西鄱阳再迁到皖西南的潜山。原来我们一千多年前是一家人啊!他们还介绍了浙南徐氏宗亲联谊近况和当地的人文景观。席后,原任市公安局长、政委的徐妙海宗亲还向三老赠送了近作《行迹深浅》,三老也回赠了《族务通讯》等皖西南徐氏族务活动的相关资料。尽管方言较重,语言交流不胜方便,并没有影响徐氏天下一家亲的情谊,留影后直到傍晚才依依离别。
  次日,通过浙南徐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徐启豆先生的介绍,三老乘大巴在山水间穿行一百多公里,到达永嘉县碧莲镇,参观新建的“徐氏大宗祠”。中午受到担任当地村书记的宗亲徐慧枫的热情招待。饭后徐慧枫宗亲还一一介绍了“徐氏大宗祠”的建造过程。宗祠座落在镇城区的中心地带,两进、五开间,雕梁画栋,气势宏伟。2007年开始建造,2008年落成,占地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浙江风格的仿古建筑,总投资二百多万元,全部由当地宗亲捐献。据介绍,落成庆典时场面宏大,热闹非凡,来自本地和外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也使三老了解“徐氏大宗祠”的建造、庆典和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作法。三老感想颇多:这不正为皖西南潜山“徐氏宗祠”的建设庆典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吗?下午,虽逢雨季,但天公作美,三老在雨雾交替的间隙中游览了大楠溪江的奇山异石、飞瀑、激流,入夜方归寓所。
  浙江徐氏联谊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均成立了宗亲联谊组织,国内外宗亲交流频繁。虽然时间短暂,三老不能一一拜访,但达老却带去了皖西南徐氏宗亲的祝福,也带回了浙南徐氏宗亲的深厚情谊。
  雁荡山高高矗立,楠溪江源远流长,宗亲情其乐融融,使三老真正体验到了江南美景真髓,即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无限默契,天生丽质,至真至美,回味无穷。
  由于血缘的本能,三老自觉的关注宗族文化。这里是徐氏家族第二个发祥地,早在周代,徐偃王不忍斗,以国易仁,南退至会稽(今绍兴)隐之。又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浙江姓氏志“浙江徐氏”载:“西汉末,元洎公渡江南下,定居太末(今金华、衢州),此乃过江徐氏始祖。”继达佬编著的“我的世家”先贤篇10页徐洎公即元洎公,先祖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至今,以徐氏命名的村庄300多个,人丁近30万,是浙南大姓之一。

                                      (康生)
  
  徐耕深、徐妙海等宗亲与三老合影
  徐慧枫等宗亲与三老合影
  
  

寻根问祖


  近期,台湾宗亲徐华庆通过网络向皖西南徐氏联谊会寻根问祖,现将全文刊登如下,以求正解。
  会长:
  您好!
  我是台湾徐氏后代徐华庆,祖籍安徽潜山。父亲及祖父来台前居住在南京11区32保2甲。恳请协助可以找到直系祖先建立完整家谱。
  根据父亲口述:我们是属于敦睦堂琅琊郡。字辈:百世际英华。世字辈:徐祥智生于约1873年。际字辈:长子徐际源生于1899/9/17,居住地:南京11区32保2甲/台湾高雄 。妻俞素华,生于1901年9月30日 (安徽潜山人);次子徐际顺,居住地南京。说他住南京的时候 ,潜山每3年会派人到到南京修谱。
  请问在安徽的族谱上还找的到祖先的资料吗?

  
  

征稿启事

 

  由潜山徐氏研究会承办的《族务通讯》是报道宗亲联谊、弘扬姓氏文化、推动宗祠建设、宣传徐氏人杰的小报,经过8年来的扩大发行,读者众多,反响较好。因其“有特色、内容多、有价值、办得好”,被宗亲们赞誉为“中华徐氏第一报”。
  《族务通讯》设有族务活动、宗亲联谊、牒谱研究、宗祠建设、百姓祖迹、徐氏人杰、徐人情怀、寻根问祖、怀念先人、编读往来等栏目。敬请族内宗亲、族外贤达不吝赐稿。
  投稿方式:1、邮寄至潜山张恨水研究会《族务通讯》编辑部,邮编:246300;
            2、发送电子邮件至
zwtx2004@163.com
            3、径自或通过各地联络组转交徐敬宾先生。
  

                                《族务通讯》编辑部
                             
                                   2012年5月28日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