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从家谱中看瓦屑坝移民的流向

   发布时间:2010-12-25 来源:

 

从家谱中看瓦屑坝移民的流向

 

    明初大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从山西移民到河北、山东、燕京等地。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广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统计,在洪武年间的三十年中,江西移民人数达二百一十余万人。
    明初移民时,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者二百一十余万人。在这二百一十余万人中,有近百万人是饶州人。从江西迁出的极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昌江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记造册,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湖南各府县。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情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有片言只语,以至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
我们研究民族历史文化时,主要依据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国史、地方志、家谱。一个朝代的大移民,史官本应有详细的记载,而明初大移民声势大,范围广,且记载甚少,这自然有其当时的诸多原因。(这个课题,本文暂不研究)历史总不会被忘记,庆幸的是三大支柱之一,家谱中记录着明初大移民的历史,记录着饶州瓦屑坝是明初大移民的移民的根。
 
    百家百姓同说一个“根”
 
    家谱是家庭的历史,她记载着家族的起源,发展、迁徙,定居的时间及地域,写明家族的根及来龙去脉,她收录了一个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地位。因此,家谱是研究家族,寻根连祖的重要文献。
    在安徽安庆电视台《天天直播》“寻根之旅”采访组在瓦屑坝采访时,记者曾问我:你相信家谱中所说瓦屑坝是安庆人的根吗?谱中所言真那么真实可信吗?笔者的回答是:就一个家族的家谱中,攀援名人,夸大先祖官职和业绩是常有之事。但先祖在家谱中说瓦屑坝是他们的“根”,这是可信的。理由有二:其一,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把“根”看得很重,不会轻易肯定自己的“根”在哪里,这关系到一个家族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你们应该相信你们先祖的说法。其二,你们安庆不少人的家谱中说根在瓦屑坝,谱中都记载着“先世居鄱阳瓦屑坝”或“饶州瓦屑坝”,这不仅仅是安庆移民的家谱中如斯说,而且在合肥、巢湖池州以及湖北、湖南、江苏、河南,乃至四川、贵州的移民家谱中也同样记载着“世居饶州瓦屑坝”字样。试问,那有天下百家百姓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撰修的家谱中同说一个谎话的道理。
    瓦屑坝是明初移民的血脉源头,是明初移民的“根”。 瓦屑坝是亿万移民后裔寻根问祖的圣地。
 
    家谱诉说移民的流向
 
    族谱是后人记载世系及世系中人物的谱籍。撰修者根据其祖辈的传说,写清其姓氏先祖及后人的来龙脉,标明该姓氏祖先的始迁祖地,即所谓“根”。
家谱的序言是一部家谱的精华。她记载着姓氏的源渊,支谱始祖迁徙,定居的时间和地域,家族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等。
    下面是笔者收集到的有关瓦屑坝移民流向的移民后裔各姓氏家谱的资料,从中我们不难断定明初瓦屑坝移民的流向。
 
       安徽家谱篇
 
    安庆地区:安庆市图书馆藏有谱36种,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谱有18族,占移民总数的50%。洪武三十年间,瓦屑坝至少迁出移民三十万人。
    安徽桐城有族谱63种,其20%家族的始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
    安徽宿松县,该县256个氏族,其中182个族氏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这182个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的有38族。
    移民家族家谱是这样记载的:、
    安徽桐城张英宰相《张氏宗谱》载:“而桐之一派迁自豫章鄱阳,贵四公、贵五公则始迁桐之祖也”。“自鄱阳同迁之贵一公,最后住芜湖,贵七公其后居住潜山”。
    陈熙寒编篆的《逸田斋陈氏宗谱》载:“吾素闻家乡父老口言及吾族先祖来自江西瓦屑坝,另有云先祖本姓余,更有道光六年惠迪堂《朱氏宗谱》云:“怀宁受泉朱氏本胡氏,祖籍鄱阳……”。《陈氏家谱》云:“我族世居豫章,因元末兵燹,贵一公偕贵二公,由鄱阳迁皖之怀邑”。
    桐城《璩氏宗谱》载:“德先公讳魁,配吴氏,生三子,居鄱阳瓦屑坝,洪武六年迁安庆府桐城之西乡”。
    宿松县《朱氏宗谱》载:“吾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一世祖白(本三公)三兄弟迁自瓦屑坝。本一公迁舒城,木二公迁太湖,本三公迁宿松。
    怀宁《吴氏宗谱》载:吴氏堂号《崇让堂》,“始迁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季兵乱,渡江来居怀宁大丰乡”。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寿一公原籍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
     《皖西南潮氏家谱》载:“善长公由饶州瓦屑坝迁皖宅白云山下”。
 
    合肥地区:
    花岗乡过岗村张楼房《张氏宗谱》载:“原籍江南,明洪武三年诏迁合肥居德胜门,历四世祖贞公迁邑之西乡楼房始矣”。
    董岗陈七湾《陈氏家谱》载:“始祖南崧公于明季自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迁肥南乡上银河”。
    肥西《唐氏家乘》载:“始祖辉公之子德润、德宪两公,自江西瓦砾坝迁肥南张家市,德润公子闻中公,复迁肥西红石山”。
    1918年撰修的《袁氏宗谱》载:袁氏自鄱阳瓦屑坝迁合肥撮镇三清观28堡。
    《郑氏宗谱》载:“我郑氏始祖公,李唐以后居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历代三十余世也。传至堂金公于明初洪武迁合邑北乡卜居斗自镇。
    《贾氏宗谱》棠字号卷一载:“三始公祖之由,源发江西砾坝,迁至庐郡肥邑北乡自龙厂地方居住”。
 
    巢湖地区:
    巢湖金家村《金氏宗谱》载:“我金氏一脉,古籍江西瓦屑坝地方,因前元扰乱,迁肥水南乡”。巢湖罗荣八村族谱中载:“荣八公洪武三年,自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
    巢湖笏山藏《臧氏宗谱》载:“公原籍江西瓦屑坝”。
    巢湖金牛乡金牛村《陈氏宗谱》载:“元末裕公自江西瓦屑坝迁至合肥西乡烟墩印合圩”。
    巢湖金牛乡上圩村《郭氏宗谱》载:“明初由江西瓦集坝迁至合肥郭家山洼”。

    从已收集到的安徽各地家谱资料中,笔者发现瓦屑坝移民流向安徽的主要分布在:合肥   凤阳   肥东   肥西   长丰   桐城   潜山   宿松   太湖   安庆   怀宁   池州   贵池   枞阳   青阳   六安,寿县   黟县   舒城   滁州   望江   东至   芜湖   含山   巢湖等地方国。
 
    湖北家谱篇
 
    湖北东北区136种族谱中,迁自外省的计125族,其中来自江西的有110族。东南区69种家谱中,外省迁入者63族,其中江西籍49族。
    《夏氏宗谱》载:“我族一世祖柏太公,妣尤氏,生子五,张氏生子四。由江西饶州府瓦屑坝筷子街迁湖北黄冈县旧州东门外”。
    二世万一乾公迁居麻邑毛田,万二元公迁居黄安,万三享公迁居孝感,万四利公迁居铁冶,万五贞公迁居武昌。
    湖北《邱氏宗谱》载:“开基祖元末由江西饶州瓦屑坝迁湖北黄州府感化畈”。
    《魏姓族谱》卷一:魏氏源流载:“惟有希宠公发籍江西饶州鄱阳县,系元代岁贡生候补训导。至正二年徙宅来楚居襄阳,为二世祖”。
    湖北黄石《鲁氏宗谱》载:“天禧五年,一世祖紫潭公自饶州鄱阳十字街,又名瓦屑坝迁楚之武昌符石村石乡”。
    光山县《赵氏宗谱》载:“赵宋之后避敌于闽广间,其子孙散于江左江右,至今数百年来矣。念始祖杉公原籍鄱阳瓦屑坝双港村筷子巷赵家湾,经元乱于明初由鄂麻城迁河南光邑”。
    重庆巴县南二圣黄家岗黄氏始祖福四,明初自江西饶州古楼埠迁居湖北黄岗。子受一复迁麻城县孝感黄莲墩。受一公十二世孙薪益公,明末避张献忠乱逃往贵州,旋徙重庆巴县。
    考儇东《胡氏宗谱》源流载:“始迁祖荣柒公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西迁麻城,后转至土门湖房落籍。
    从已收集到的湖北各地家谱资料中,笔者发现瓦屑坝移民流向湖北的主要分布在:武汉   武昌   黄州   黄石   麻城   孝感   安除   荆州   罗田   仙桃   监利   汉阳   黄冈   英山   浠水   襄樊   寿州等地区。
另从已收集到的湖南各地家谱资料中,笔者发现瓦屑坝移民流向湖南地区的主要分布在:长沙   岳州   邵阳   岳阳   南县   永州   武陵   零陵   辰州   常德   宝庆   靖县   郴州   平江   衡阳   桃源等地区。
 
    鄱阳族谱篇
 
    民国五年《徐氏宗谱》载:“迁居鄱阳凰岗的一世祖,自公元924年到此(鄱阳凰岗)定居以来,已有1080年,后代多有迁徙变动。其中一支迁瓦屑坝,至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随大批移民迁到皖西南地区。
    “居宿松、居望江、居太湖、居潜山、居怀宁、居桐城及其它地方”。“凰岗十世祖则六公讳松牖,元季迁潜山鸡子河,后裔主要分布于潜山、岳西,约两万人”。“凰岗十世祖则七公讳文牖,与则六公同胞兄弟,元季迁潜山县城内三牌楼,复近延寿寺,后裔主要分布于潜山青楼、三妙、梅城、油坝,约七万人。十世祖千三公子万三公,号震霆,明代武举人,授官安庆守备,见潜山风景秀丽,于明中“遂家于潜山,葬彰法山,后裔迁岳西上清等地,后裔部分迁潜山鸡子河、驾务冲、龛城以及怀宁,徽州、陕西等地,约一万人。
    鄱阳北关《大雅堂胡氏会修宗谱》载:“六十二世志和公居休宁槐源”。“钟公子三,焰烂、烟。六十三世焰公名暖,迁黟县凰岗。烂公名仿,居休宁环碧。烟公名曜,迁居黟县”。“六十七世,七十四世迁贵池唐口”。“十二世其子显二、四、六、十四公。显二公生子明一公讳广居楚,明二公讳朝居楚”。
    《鄱阳学门口胡氏宗谱》载:“第五世世权公,迁湖南桃源县”。“第十世备公迁湖广”。“第十四世荐用公迁湖北襄阳,明初同其弟荐举公同迁”。“胡金公、胡群公兄弟同迁江苏武进县”。
 
 
      注:该文章转自《徐氏网》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